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西宁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无人机+”警务 为平安“加码”
时间:2025-09-12 15:10来源:青海法治报责任编辑: 安羽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突发的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给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西宁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迅速驰援灾区,在受灾现场立即启动“无人机+救援”机制。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模块实施网格化扫描,高空强光照明穿透夜幕,形成“空中哨兵+地面警力”立体联动,仅用15分钟便精准锁定目标,为救援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案例是西宁特巡警通过新质战斗力提升警务效能的生动体现。通过深度应用“无人机+”技术矩阵,构建“感知——决策——处置”智能化治理闭环,推动警务模式由传统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集约型转型。

截至目前,西宁特巡警“无人机+”警务累计参与各类勤务130余次,飞行总时长超过5400小时,航程突破1000公里,建立起覆盖主城区476平方公里的“低空巡逻走廊”,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在公共安全领域的鲜活实践。

图片

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打造多功能警务平台

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西宁特巡警成立无人机专业工作室,培养8名专业飞手,建立日常值守、常态巡防、协同作战、动态研发和科学评估等5项机制,探索24类场景应用,推动无人机从“专属装备”向“通用平台”转变。

在传统警务模式中,受地面视角和人力部署限制,复杂场景中的信息获取和快速响应常面临挑战。无人机的应用,有效弥补了这一短板。搭载4K超清摄像头、热成像仪、激光测距等先进载荷的警用无人机可快速抵达目标区域,实时回传高清影像,实现高空俯瞰与动态追踪,为指挥决策提供“高空视角”。

2024年除夕前一日,西宁特巡警协同相关业务单位对城区西山、南山、北山区域开展巡检,查处违规用火行为2起。巡检中,无人机4K超清摄像头可远距离穿透,将实时画面同步传回指挥大厅。经详细比对,指挥人员判断出违规用火的具体地点,迅速下达处置指令。在无人机“天眼”支撑下,民警快速抵达现场,稳妥处置警情。西宁特巡警安检排爆大队负责人严杰说:“警力未至,无人机可先达;人眼未见,天眼可观全景。无人机已成为警情处置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图片

高空视角强化信息 支持精准赋能指挥决策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无人机凭借高空俯瞰优势,开展多维支撑、全程掌控,实现前端现场处置与后台协同支撑无缝衔接。

在大型活动安保任务中,无人机可对主要活动场馆进行三维测绘,生成实景模型,对场所周边路线、外围制高点等部位进行精准测绘、重点标注,实现挂图作战,协助警力精准投放和现场处置。

“从辅助工具到核心战力,‘无人机+’警务模式正推动警务模式实现从平面到立体、从被动到主动、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革命性跨越。”西宁特巡警情作战训练大队大队长韩伟表示。

目前,西宁特巡警“无人机+”警务已实现西宁市主城区全覆盖,探索出商圈、学校、城市广场等11类24个应用场景和技战法,成为指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立体巡防覆盖多类场景 实战应用提升警务效能

西宁特巡警“无人机+”重点应用在治安防控、侦查打击等多个领域,依托常态化无人机巡航路线,构建起“空中+地面”立体化巡防体系,实现对重点区域、高峰时段的动态监测。今年春节期间,西宁特巡警利用无人机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巡查。搭载高音喇叭、爆闪警灯和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快速锁定违规燃放行为,并通过空中喊话及时制止。

今年8月以来,根据西宁市公安局党委的安排部署,西宁特巡警在火车站广场开展违法行为集中整治,通过无人机巡逻喊话,制止各类违法行为和不文明现象,聚焦护航西宁旅游经济,全力营造安全、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截至目前,西宁特巡警“无人机+”警务已参与校园安保、禁燃禁放巡查、反诈宣传等任务30余次,显著提升了执法效率和震慑力。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