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干净的道路、内容丰富的法治公园、村民议事长亭、干净整洁的院落和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
9月29日,记者走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火石寨乡小红庄村,这番景象映入眼帘。“原来的村道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雪天一身泥,只有两架木车的宽度。现在的村道是水泥路,平坦干净,两三辆汽车并排行驶都没有问题。”火石寨乡小红庄村村民李应启说。
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上,近距离感受法治乡村(社区)建设的新成效新面貌,美丽乡村建设各有特色,群众遇事找法触手可及。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转型正在悄然发生,从一个个社区村庄的蝶变中,可以看到法治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如何重塑基层治理格局。
近年来,宁夏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为建设和美乡村及社区注入法治动能、夯实法治根基,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法治”串珠成链,一幅以法治之笔绘就的基层治理画卷徐徐铺展。
法治赋能 示范村基层治理各具特色
一条条水泥村道,平坦宽阔;一盏盏别致路灯,笔直矗立;一处处白墙灰瓦,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马家湾村,除了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该村大喇叭里传来的法治宣传声。村里经常利用大喇叭、微信群等,向村民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法律服务等工作,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你雇我干活,现在我受伤了,你必须给我赔15000元。”“你在医院治疗的费用就是我付的,我顶多再给你6000元。”谭某某与刘某某争执不下。原来,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的谭某某受雇于刘某某在其承包的工地上干活,干活途中因推车倾倒导致车把手顶到谭某某胸前,致谭某某胸骨骨折等住院治疗。最终,在广荣村“法律明白人”等多方努力下,双方以1万元的赔偿金额握手言和。这只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荣村维护稳定的一个小案例。
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告诉群众:遇到难题不用愁,法律就是“金钥匙”。扎实的法治建设、生动的案例示范,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村民心中,而宁夏各地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在基层治理方面探索出了有效路径,各具特色。
法治实践 推动依法办事成为自觉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近日,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新墩花园社区开展的“线下法治阅读会”上,参会人员齐声朗读法条。那一刻,书上的铅字与真实的案例连接在一起,法律的严肃性和保护力透过声音,传入每个人的心中。
广泛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加快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步伐,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新墩花园社区居民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习惯。
“以前刚搬来的时候,村级道路没有硬化垃圾到处都是,邻里纠纷也时有发生。如今,巷道宽敞整洁、邻里和睦,休闲娱乐设施都有了,说理也有地方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心里也都敞亮了,生活也跟着变得有滋有味了。”谈起这几年的变化,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安和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老党员王学德是从山区搬迁来的移民,他感慨地说:“自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后,村上实现硬化、亮化、绿化,家家建造‘花园、果园和菜园式’的庭院,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村民可以在村上的集体经济肉牛场分红,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关键在于民主,要务在于法治,认识到了这一点,抓群众主体,抓法治建设、抓环境优化,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这是安和村村委班子的一致共识。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全区各地正用法治绘就和美乡村画卷、奏响基层治理奋进曲。“我们将持续推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让法治赋能乡村振兴,彰显基层治理‘智慧’。”宁夏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自2004年起,司法部、民政部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已连续命名九批次。宁夏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法治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累计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3个,全区每个县(市、区)分别建成1个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目前,正在进行第十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荐申报工作。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有着十足的含金量,示范村(社区)在村民法治素养、基层治理等方面大幅优化,各示范村(社区)培养的“法律明白人”队伍,长期活跃在群众身边,说法律、调纠纷、解难事、护权益。
一个个数字可以印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法治”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