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疆街道地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老城区,所辖老旧小区多、商业区多、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差,治安形势复杂,矛盾纠纷呈多元化、复杂化、叠加化,基层社会治理难度较大。
近年来,龙疆街道党工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一个中心”+“三访制度”+“四种措施”+“五色管理”的“1345”工作法,凝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打造多元解纷新格局,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建设“一个中心”,畅通群众反映渠道
龙疆街道党工委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集约、便捷、高效原则,集中多方资源,打造标准化综治中心。


龙疆街道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建设规划图及内部建设图
规范化阵地建设。街道综治中心按“3+N”功能要求规范建设,在一楼集中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N(心理咨询室、健康驿站、七彩课堂、党员活动等功能室),配套完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和考评机制。
便民化服务群众。突出综治中心统领引领作用,将综治中心与司法所、便民服务中心在场所、功能、业务等方面进行高标准一体化建设,综治中心实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模式,结合“常驻+轮驻+随驻”机制,统筹调配任务,解决群众反映诉求多头跑、重复跑的难题,全面落实“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解、全链条解决”要求。
灵活化指挥调度。依托综治中心,统筹整合社区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立体化社会面管理(网格)等基层平台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巡防、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实现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目标化管理、实体化运作,让群众“走进一扇门、事务一站清”。
落实“三访制度”,凝聚合力强化保障
发挥网格员“网格化”走访优势。坚持以社区“两委”干部为主导、专职网格员为主力、报到党员为补充,落实落细辖区重点人员排查走访机制,发挥“五员五上门”作用(法规宣传员、民意收集员、矛盾调解员、环境守护员、工作引领员,生病上门看望、红白事上门帮忙、纠纷上门劝解、情绪上门疏导、突发事件上门帮助),常态长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安全隐患整治。
利用各类“智慧化”平台载体,广泛收集辖区居民诉求及反映问题,以需求为导向切实为群众办好事。
发挥传统“面对面”接访优势。街道党工委领导、综治中心人员、各社区包联干部坚持以“扑下身子听民声、用心用情解民困、真抓实干谋民利”为工作准则,紧盯社会面矛盾、婚姻家庭、社保医保、经济等纠纷,与群众点对点、面对面交流,广泛收集、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推动群众诉求落地生效,并跟踪回访群众真实评价,掌握当事双方有无反悔、矛盾是否激化等情况,实现监督管理“全过程”、为民办事“零距离”。
健全“四项措施”,确保调解提质增效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横向形成统筹调度机制。建立公、检、法、司联动联调,相关部门和调解组织专业互补,律师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多元解纷模式。对于疑难复杂纠纷,综治中心牵头组织行业部门、专业调解力量、律师队伍联合调处、合力攻坚。
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将人民调解难以定纷止争的矛盾纠纷引入法治化调解轨道。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诉讼纠纷中的独特作用,节约司法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同推进,促进社会和谐。
爱心解纷让调解更有温度。综治中心、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开展“敲门行动”,走访矛盾纠纷当事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真情感染当事人,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
多维解决信访人员“困难事儿”,针对辖区重点信访人尤其是陈年积案,要充分发挥“信访代办”机制,充分发挥“三到位一处理”机制作用,该解决解决,该诉讼诉讼,该疏导疏导。
强化“五色预警”,确保矛盾化解见实效
排查风险评估重点突出恋爱婚姻感情、家庭人身财产关系、邻里关系三大纠纷。其中,恋爱婚姻感情重点关注非婚同居、恋爱纠葛、婚外情史、夫妻分居等,家庭人身财产关系纠纷重点关注父母赡养、子女抚养、遗产继承、家庭财产等;邻里关系纠纷重点关注相邻关系交恶、住宅小区生活矛盾、宅基地土地纷争等。
排查出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按“绿、蓝、黄、橙、红”五色预警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低风险(绿、蓝)家庭统计填表存档;中风险家庭(黄)统计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升关注家庭日常信息,对于矛盾激化的家庭及时转为高风险(橙、红)家庭管理;对于高风险家庭统计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边排查边化解,做到不压不误,对于特别重大复杂的要“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限时调结”。
从“一个中心”的资源整合到“三访制度”的民意直通,从“四项措施”的精准化解到“五色管理”的风险防控,龙疆街道将群众诉求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成效清单”,积极实践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