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从枯萎棉田到暖心赔偿!看多部门联动如何破解问题种子纠纷
时间:2025-08-05 11:10来源:兵团长安网责任编辑: 李鸽

新疆棉花,又称“白色黄金”,不仅是纺织业的宠儿,更是万千棉农赖以生存的“金字招牌”。然而,当“问题种子”悄然落下,却足以让棉农丰收的希望瞬间化为焦土。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博古其人民法庭法官入驻29团综治中心后,联合司法所、农业部门、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成功化解因棉花种子质量引发的索赔纠纷,不仅为受损棉农挽回了经济损失,更探索出一条前端化解涉农纠纷的新路径。

棉花受损起纠纷,多部门组“解纷团”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本该是棉田郁郁葱葱、孕育希望的时节,棉农老张等人的心却掉进了“冰窟窿”。他们倾注了心血和积蓄种植的棉花地,在喷洒了农药后,成片枯萎、死亡。这一切都“得益于”几个月前在某种子公司处购买的棉花种子。

在双方几经争执解决无果后,老张走进了29团综治中心“讨要说法”。

“这事等不得,等棉农去法院起诉,时间上耗不起,损失也扩大了!”入驻综治中心的法官闻讯后,依托29团综治中心这个“联动枢纽”,联系司法所、市场监管、农业技术专家,组成该案“解纷团”。

田间地头“找病根”,联合把脉定责任

“坐堂办案容易,但要弄清真相,替老百姓主持公道,就得走到他们中间,亲眼看看,亲耳听听。”

为准确查明原因,法官与司法所、市场监管等部门人员顶着酷暑,多次深入受害棉田进行实地勘察。他们仔细查看棉株长势、对比受害地块与使用其他种子地块的差异,拍照取证,排除了大面积病虫害和极端天气等常见致害因素的可能性。

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步启动对涉事种子批次的来源、质检报告等信息的核查,法官详细记录棉农的受损面积、投入成本等诉求,查阅相关法律规定与类案,为调解奠定坚实基础。在多方协作下,证据链清晰指向种子质量存在问题。

赔偿款送到了家里,经验留在了田间

依托二十九团综治中心这一高效协调平台,法官迅速组织种子公司代表、棉农老张及司法所等部门进行面对面调解。

法官“说法”,耐心向种子公司代表讲解法律规定以及应当承担的质量责任。

市场监管“溯源”,出示调查进展,向责任方施压督促其承担责任。

司法所“搭桥”,从情理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在综治中心的协调下,经过“解纷团”几轮耐心的沟通调解,事实清楚了,道理讲通了,最终,种子公司同意赔偿老张经济损失50000元。

纠纷得以圆满化解,老张紧皱的眉头也终于舒展了:“真没想到,不用打官司,在家门口就把这么大的事解决了!”

从个案到机制: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

此次纠纷的成功化解,是推动非诉讼解纷力量向基层下沉的生动实践。

法官表示:“入驻综治中心,把法庭搬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联合专业力量,我们得以在田间地头快速查清涉农纠纷的专业事实,大大提升了调解的成功率。”

综治中心负责人强调,该案充分验证了“法官+专业力量+属地调解”这一模式的效能,为化解同类涉农案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当法官走下审判台,走进田间地头,综治中心便成为多元力量协同共治的枢纽。一株棉苗的枯荣,牵连着农民的生计,也检验着基层治理的精细程度。此案中多部门联动化解纠纷的实践,不仅及时为棉农挽回了损失,更映照出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疏导的深刻转型。在最靠近泥土的地方,法治的根须正与民生的根系紧紧缠绕。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