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拿到钱能踏实回家过年了!”近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综治中心调解室里,建筑工人代表刘某紧紧握着胡杨河市人民法院法官的手,眼眶泛红,身旁54名工友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层层拖欠,欠薪链条里的民生难题
2023年,55名建筑工人分属刘某、付某等五个班组,为某建筑公司承接的外墙保温工程务工。工程早已完工,工资却拖欠一年有余,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向综治中心求助。

调解刚启动就遇“梗阻”。建筑公司委托代理人道出了苦衷,“我们公司是承建的某房地产公司项目,他们至今还欠着我们83.34万元工人工资款没给,这才导致我们无力支付建筑工的82.09万元欠款。”一层叠一层的债务关系,让建筑工的工资成了“连环难题”。
法院与综治中心8小时攻坚联动破局
综治中心受理诉求后,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调解随即展开。法官工作室第一时间进驻,和调解员分头行动,向房地产公司释明法律责任,明确拖欠工程款可能引发的连锁纠纷;与建筑公司沟通,督促其承担起支付建筑工工资的主体责任;同时耐心安抚建筑工情绪,让他们了解调解进展。
从早上到中午,电话沟通、当面协商、法理劝说反复进行,历经3个小时终于打破了僵局。房地产公司与建筑公司率先达成协议,2025年12月30日前建筑公司将工程款全部付清。紧接着,建筑公司当场与55名建筑工签订调解协议,承诺收到款项后第一时间发放工资。

“协议落纸+司法确认”给血汗钱上“双保险”
从焦急求助到安心离开,这场跨越3小时的紧急调解,让55名建筑工悬了一年的心落了地,82.09万元欠薪有了明确的兑现路径。
调解协议签订的那一刻,法院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就绪,当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这份确认书就像‘护身符’,如果到期不兑现,你们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法官的话让建筑工们吃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