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北京警方今年返还群众被骗资金6.53亿元 电诈警情与损失"双下降"
时间:2025-10-31 10:19来源:北京政法网责任编辑: 安羽

1028日,北京市公安局召开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新闻发布会,通报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电诈案件的手段特点、典型案例和防范提示。

今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大力推进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各项措施落实,持续保持全市电诈警情和损失同比“双下降”势头,返还群众被骗资金6.53亿元。

警方通报显示,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在全市电诈案件中被骗金额最大,高损案件多。今年以来,此类电诈案件发案数占全市电诈案件总数的7%,但被骗金额占被骗总金额的38%。在被骗金额100万元以上的案件中,近七成都是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从受害群体来看,此类案件受害者以中老年人为主,46岁以上的占六成,60岁以上的占二成,年龄最大的受害者为88岁,多数有投资理财经历。

在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中,以婚恋交友方式引流的又占了65%。其中,受害者以40岁以上的女性为主,女性最大77岁、男性最大80岁,大多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士。

基于上述特点,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电诈案件是警方打击治理的重中之重。

北京警方还详细解析了此类诈骗的套路。在以婚恋交友为引流的诈骗方式中,诈骗分子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和婚恋交友网站等平台,常以老同学、恋爱交友、租房等为由与受害者建立联系。诈骗分子通常会伪装成“金融、证券、IT公司高管或内部员工”、海外华侨、现役军人、转业军官等身份,将受害者引流至常见社交平台或小众聊天APP,刻意营造其性格阳光、热爱生活的形象,在交流中表现出深情、关心、体贴等,甚至规划共同的未来生活,使受害者迅速对他们产生好感,以建立信任。

获得信任后,诈骗分子通常会让受害者帮其操作APP里的交易。这个APP实际是涉诈软件,里面展示的高收益都是假的,目的是激发受害者投资积极性,让受害者主动提出自己也要投资并下载APP

从引流方式看,此类案件九成以上通过网络接触完成,仅有少数通过电话、短信引流。

警方发布防范提示

建议广大市民群众关注“国家反诈中心”视频号和“北京反诈”微信号、视频号,警方会在这些平台定期发布最新案例和防范技巧。

同时,大家要警惕“高回报、稳赚不赔”话术,遇到转账要求时及时核验对方资质和身份,涉及转账交易要慎之又慎,拒绝线下资金往来,提现受阻时立即报警,务必接听96110来电。

广大市民要避免成为洗钱工具,拒绝代取现金,不出借个人银行账户,不协助他人转账。

/董振杰 图/北京市公安局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