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在内蒙古旅行,交警用心“宠”游客
时间:2025-09-12 16:03来源:平安内蒙古责任编辑: 安羽

碧草连天,白云低垂,林海随风呼啸——这个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奔赴心中的“诗和远方”。

但你可知,一路美景的背后,是谁在守护你的旅途平安?

今年夏季,呼伦贝尔旅游市场持续火热。面对汹涌的旅游人潮,呼伦贝尔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行动起来,为文旅活动保驾护航,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盛宴和文化活动的同时,感受旅途的安心与温暖。


草原之上

北疆风情吸引八方客

7月26日至27日,2025呼伦贝尔北疆音乐节盛大开场,数万名乐迷沉浸在音乐的海洋,尽情释放着内心的热爱与激情。而在舞台之外,呼伦贝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中心城区大队的民警辅警们分布在各个关键点位实时疏导交通,在他们的值守下,整场活动未出现拥堵及交通事故。与此同时,伊敏河岸文化长廊成为整个盛夏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交警铁骑穿梭在热闹的城市烟火气中,对车辆故障、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快速处理,化解交通难题,成为文化长廊周边道路的“移动守护者”。



今夏以来,机关民警下沉一线、派出所警力支援、林业公安与边境民警全线联动,1640人次机关警力与2034人次行业警力合力编织了一张隐形防护网,全面覆盖重点公路。八个督导组“分片盯防”,指挥中心大屏上,车流信息实时跳动。“日研判、日调度、周通报”的工作机制能对全市的交通风险点及时响应,确保了所有风险隐患当天即清零。

科技赋能

传统+现代手段筑牢安全防线

在“看不见”的地方,无形的“大脑”正在护航游客的草原之行。在热门景区,公安交管部门安装了“多功能一体化雷视设备”,集测速、远程喊话、违停抓拍于一体,违法行为“一抓一个准”。“大数据+人工盯办”模式,确保逾期未检、应报废车辆“不漏一车一人”。在重点路段和事故易发区域,精准设置电子卡口实时监测车流,同步区间测速覆盖全程。通过“固定+移动”“单点+区间”的立体监测模式,确保车速始终处于安全范围……一系列智慧交管措施,为呼伦贝尔市全域交通安全“穿”上了一套“防护装备”。


公安交管部门不仅运用高科技手段,也保留了人性化的传统措施。他们为牧民家的牛羊佩戴反光牌,彻底解决司机夜间“看不清”的隐患。“新增的‘前方有牲畜’等预警提示,让我们这些不熟悉路况的外地游客提前规避了风险,再也不怕突发情况了!”来呼伦贝尔自驾旅游的张先生感触颇深。

暖心服务

全方位护航旅游体验

呼伦贝尔公安交管部门不仅管得严,服务也更暖。他们把“交通安全课”讲到每个角落,让安全提示深入人心,警务服务更接地气。

“去满归镇山路弯多,一定要安全驾驶。”面对将要驶离根河市冷极广场前往满归镇的自驾游客,交警叮嘱道。今年8月,呼伦贝尔根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组织民警辅警走进冷极广场房车营地,开展“宠游客”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活动中,民警结合辖区道路交通实际情况,提醒游客谨慎驾驶,文明礼让,出发前做好车辆检查,行驶前一定要锁好储物箱,并对行车时要注意的交通风险、停车时要注意的事项、事故的应急处置等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呼伦贝尔市的高速口、服务区、景区门口、酒店大堂甚至飞机场、火车站,随处可见民警发放的《暑期安全折页》,提醒游客系好安全带、杜绝酒驾,把风险预警做在前面。同时,公安交管部门联动运营商开展“精准短信推送”,8月中旬至今,仅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入城口区域就向外地手机号发送10.8万条短信,贴心告知本地路况与安全常识。


这个旅游季,当你在呼伦贝尔的公路上驰骋,看草原辽阔、听林海呼啸时,别忘了那些坚守在路口的身影、闪烁的警灯、精准的提示——这些都是呼伦贝尔市公安交管部门为你筑起的“平安防线”。毕竟,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稳的安心藏在他们的守护里。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