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综治中心:擦亮便民解纷“金字招牌”
时间:2025-10-24 09:55来源:学习强国兴安盟学习平台责任编辑: 陈言

邻里发生矛盾怎么办?遭遇恶意欠薪去找谁?物业纠纷如何处理……如今在兴安盟,群众遇到烦心事有了“统一答案”——“找综治中心”。

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一个个标识醒目、高效运转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越来越受百姓的关注,因为它正在悄然改写着群众解纷的方式,“有事儿,找综治!”已经成为老百姓在寻求帮助时的第一选择。

综治中心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载体。兴安盟以综治中心规范化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信访工作法治化“三化融合”为统领,循着“吸引来、引导好、提升认知、收获认可”的“双引双认”思路,将综治中心打造成集纠纷调解、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便民枢纽”。今年以来,全盟共排查矛盾纠纷4020件,化解3967件,化解率达98.68%。

“一站式”解忧:打破壁垒,资源拧成一股绳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解决方案,综治中心真是在帮我们老百姓办实事!”在乌兰浩特市综治中心,市民陆女士为纠纷的处理结果点赞。陆女士曾购买一辆二手车,店家称仅更换过引擎盖。今年陆女士欲置换新车时,才发现二手车辆曾因严重事故获全损赔付。接到投诉后,综治中心立即启动联动机制,由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牵头,法院、检察院及律师共同介入,快速厘清了责任。

“一站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深度整合。纵向贯通、各司其职、齐心协力,让解纷路径更顺畅。盟、旗、乡三级综治中心常驻部门各尽其责:公安机关把“转作风、访民情、控风险、促稳定”当作参与综治的行动指南,800余名干警深入一线收集民情民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风险防控;审判机关在全区率先探索应用人民法院案例库、多元解纷案例库,为司法调解提供办案协作支撑;检察机关实现综治中心接待窗口全覆盖,构建起集法律监督、释法说理、矛盾化解、法治宣传为一体的检察服务平台;司法行政机关突出依法调解、行政争议化解,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行政复议、公证等法律服务;信访部门将接待中心整合至本级综治中心,将便民利民与信访法治化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最多跑一地”。

今年初,扎赉特旗新林镇新发村97户农户被拖欠200万元土地承包费。因涉事公司总公司远在四川,新林镇综治中心上报后,扎赉特旗综治中心迅速召集法院、信访局等入驻部门研判分析,启动“五级信访代办”程序,开展跨省协调,仅用14天就促成资金到账。“我们化解了涉农纠纷,也保障了春耕生产,彰显了多级联动解纷效能。”扎赉特旗综治中心副主任吴珉说。

条块结合、四级联动,让解纷效能不断升级。盟级综治中心侧重指挥调度,攻坚重大复杂、跨区域纠纷;旗县市综治中心聚焦“集中办”和“一站式”化解,打造综合平台;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着力“抓早抓小”,防范风险于萌芽;村社区筑牢“第一道防线”,建强基层微治理,真正做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于萌芽。

“高效化”破局:简化流程,服务跑在需求前

“大哥,家里最近咋样啊?有没有啥需要帮忙的?”一大早,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曹简就带着走访表穿梭于每家每户,上门问需求。

这样的场景,正在兴安大地各个角落上演。为擦亮“有事儿,找综治!”的金字招牌,兴安盟运用“周周看、家家到、走村入户”工作法,全方位排查矛盾纠纷,全量纳入综治中心科学分流,形成“中心管程序推进、部门管实体解决”的格局。

流程简化,是实现高效服务的关键。科右前旗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法院、住建局工作人员正联合处理一起物业费拖欠纠纷。“中心帮我们追回近18万元陈欠,流程快、办事效率高!”兴安盟某物业公司总经理韩勇福感激不已。创新的“门诊式”受理分流机制,对群众诉求实行“受理建台账、临期提醒、超期督办、办结回访”闭环管理,让服务始终跑在需求前。

从“吸引来”到“办得好”,兴安盟建立起“受理—分流—化解—督办”标准化流程。群众诉求“一站式”全量接收,按类派单;办理部门先行调解,及时发放结果告知书,同步反馈结果;中心回访评估质效,制发“工作提示函”“风险预警函”消除隐患。

日前,突泉县农民工付某因被拖欠1.5万元工资长达半年,多次协商无果后求助突泉县综治中心。中心立即启动“护薪”预案:人社局专班连夜核查考勤与工资台账,公益律师梳理法律依据,次日约谈企业负责人。“欠薪不仅要补,还可能面临罚款、信用惩戒!”在法理震慑与专业支撑下,3轮协商后企业当场签下协议,3日内工资全额到账。“综治中心一介入,难题就解决了!”看到银行卡上的进账,付某满怀感激地说道。

在矛盾化解的具体实践中,兴安盟注重从“引导好”破题,让解纷直击要害。对纳入中心的矛盾,用“法理+情理”提供“一条龙”服务。一般性纠纷及时分流,由人民调解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开展先行调解;对需要事权部门具体化解的,及时分流、限期跟踪;对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明确各部门矛盾纠纷双向推送、协同化解责任,打破部门壁垒,联合推动化解。今年,全盟通过调解、仲裁等前端方式化解的纠纷占比达96.3%。

“案结事了”:全程督办,信任筑在实效上

近日,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综治中心牵头,联动司法所、派出所、嘎查村“两委”及网格员,成功化解了新发艾里与突泉县六户镇一起长达40余年的边界耕地纠纷。这起纠纷始于1984年,因村民扩种导致矛盾反复。今年,苏木综治中心主动统筹,联合多方实地勘察,引入第三方GPS技术标绘地块,依台账定地界。并组建发包工作组,将918亩耕地划分为68份,全程监督抽签定户。公平公正的结果,得到村民一致认可,不仅解决近2000亩争议耕地,更彻底化解了历史积怨。

这份“实效”,源于兴安盟“督程序、督结果、强支撑”的三重保障。快速有效的分办持续提升群众认知,明确的进度查询和时效反馈不断提高群众认可度。

督程序,让时效“跑起来”。实行领导包案三级分类管理,按困难程度、风险等级,由旗县、乡镇和旗直有关部门、村社区分别负责,明确化解时限,跟踪办理直至案结事了;同时,划定矛盾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各环节时限,专人实时督办。截至目前,75件督办案件已全部化解。

督结果,让质量“硬起来”。建立“1、4、13周”回访机制,及时掌握群众满意度,对不满意的立即上门“再化解”;推行案件评查机制,盟委政法委牵头,对导入信访程序的案件进行评查,今年累计会商研判421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确保疑难案件依法依规处置。

强支撑,让环节“优起来”。依托自治区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将基层微治理体系架构纳入统一管理,实现诉求“线上提交、进度查询、数据预警”,让服务更智能、更高效。

“我们将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借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建设契机,整合资源,深化‘三化融合’,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用实效赢信任,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群众信得过的解纷平台。”兴安盟综治中心主任林秀辞说。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