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二字,早已超越姓名本身,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段历史的注脚。兆麟公园静默伫立,李兆麟将军纪念馆庄严无声,这座城市用最持久的方式,守护着一位英雄的名字与记忆。
他从辽阳乡野走出,成长为北满大地上的抗联旗帜。他是《露营之歌》中激昂的旋律,也是哈尔滨解放事业黎明前的灯塔。三十六载生命虽短,却映照了整个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血火交织的岁月。
八十载风雨走过,我们不曾忘记。今天,让我们推开历史的大门,回到1949年10月19日的兆麟公园,走进那起震惊全国的李兆麟将军被害案,回望英雄最后的日子,也见证正义如何终得伸张。
李兆麟肖像
将军陨落
李兆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成为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领导部队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战,组织并参与多次重大战役,有力打击日伪军,为东北乃至全国抗战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一位令日寇闻风丧胆、为革命奋战不息的英雄,却在抗战胜利后遭遇了卑劣的暗杀。
1946年春,军统特务阎钟章、刘文升等人潜入哈尔滨,密谋刺杀李兆麟将军,派女特务孙格龄伪装成进步青年,借中苏友协之机接近将军,并在水道街9号设下陷阱。
3月9日,孙格龄以“有机密相告”为由,邀将军见面。刘文升提前在暖水壶中投毒,阎钟章等人埋伏在侧。李兆麟将军饮毒昏迷后,遭匕首猛刺七刀,壮烈牺牲。
噩耗传出,举城悲愤。3月24日,哈尔滨数十万市民在道里公园举行公祭,沉痛安葬将军,并将公园更名为兆麟公园。1946年8月15日,李兆麟将军墓建成,碑上“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十一个大字熠熠生辉。1994年,该墓被列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兆麟公园内的李兆麟将军墓
正义审判
惨案发生后,东北各界群众义愤填膺,强烈要求严惩凶手,伸张正义。然而,案发后特务们隐姓埋名、四处潜逃,追凶工作困难重重。随着东北全境解放,追捕行动才得以全面展开。
在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高度重视下,公安部与哈尔滨市公安局组成专案组,历经多年艰苦侦查,于1949年将阎钟章、刘文升等主要案犯全部抓获归案。
1949年10月19日,由哈尔滨市市长饶斌担任审判长、哈尔滨市人民法院院长张屏、松江省人民法院副院长董仙桥、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王化成任审判员组成特别法庭,在兆麟公园对此案进行公开审判。
审判庭认为,上述被告“八一五前均为敌伪服务,一贯与人民为敌,光复后仍不悔过自新”,将与日寇艰苦奋斗十四年的东北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杀害,并刺杀哈尔滨日报社李均同志,给人民造成严重损失。且“阎钟章、刘文升二犯出逃后,继续做着残害人民的特务活动”,残杀爱国进步人士及群众多人,“造成滔天罪行,实属罪大恶极”,故严惩之。最终,阎钟章、刘文升等人被处以死刑。
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档案室馆藏的阎钟章、刘文升等反革命案卷
历史回响
李兆麟将军被害案的审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司法实践。此次审判不仅为英雄讨回公道,也为我国法治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光阴流转,昔日审判台上庄严的身影虽已远去,但他们捍卫公正的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今天,新一代法院人正以人民为中心,在这片法治热土上续写司法为民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