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国际品牌赞助儿童走秀,是机不可失的“高端秀场”,还是精心策划的侵权骗局?
日前,上海静安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儿童走秀行业侵犯服务商标案。不法分子虚构品牌授权,公然打着“国际知名品牌少儿模特秀”旗号,非法牟利,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2024年4月,静安警方接到辖区某集团公司报案,称其代理的国际知名品牌商标在未经授权情况下,被擅自用于多场儿童模特走秀活动。其打着“国际知名品牌少儿模特秀”旗号,公开使用品牌标识,造成市场混淆,误导消费者,严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侵害了品牌方的合法权益。
警方接报后迅速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很快锁定了幕后“操盘手”——某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实际负责人李某。
经查,李某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广泛搜寻合作对象,先后联系本市多家少儿形体培训机构主动洽谈合作,以“稀缺的国际知名品牌少儿走秀机会”为诱饵,并将其明确写入商业合同条款中,以增强可信度,从而诱导培训机构支付数千至数万元不等的“品牌授权费”。
同时,李某利用公司及个人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发布带有知名品牌标识的“走秀活动”报名信息,营造与品牌方深度合作的假象。不少家长受此虚假宣传吸引,直接向李某支付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报名费,为孩子获取走上“高端秀场”的机会。
随后,李某自行或联合其他传媒公司,先后组织举办未经授权的“国际知名品牌少儿走秀”活动10余场。然而,其宣传的“高端活动”实则场地简陋,引发了家长和培训机构的纷纷质疑。经警方进一步调查证实,李某从未取得任何相关品牌授权,其公司实为空壳企业,自成立起即用于实施商标侵权活动。
同时,警方通过大量走访对比同类市场活动和培训机构发现,普通儿童走秀活动收费普遍在1000至1500元之间,而李某打着“知名品牌”旗号举办的活动收费则要高出2至4倍。这一价格差异直接反映出消费者支付高额溢价,正是基于对“品牌授权”的错误信赖,由此形成完整的资金链证据闭环,印证了李某通过假冒服务商标误导消费、非法牟利的犯罪本质。
近日,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该案是静安区首起进入公诉程序的假冒服务商标刑事案件,也是静安警方深化警企协作机制的典型案例。
自2021年在全市率先成立“卫企”防风险经济犯罪刑事法律风险防控联盟(简称“卫企联盟”)以来,静安公安联合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等10余个职能部门,构建覆盖20余家重点企业的联防体系。去年6月起,“卫企联盟”依托“蓝鲸”护企工作站,进一步前置风险防控关口,提升企业抵御经济犯罪侵害的能力,共同营造安全、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截至目前,已累计破获各类涉企经济犯罪案件800余起,抓获嫌疑人1700余名,涉案金额逾36.8亿元,有效震慑了侵害企业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该案的成功侦办有力维护了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和区域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