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矛盾在“巷里”就地化解!“巷口相安”的平安答卷是怎样写就的?
时间:2025-09-26 09:47来源:漳州公安责任编辑: 陈言

当晨曦的阳光悄悄洒落,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巷口派出所民警的身影早已在纵横交错的巷道间穿行。早早出摊的商贩,蒸屉飘出的食物香气,起床上班上学的居民,一幅安宁祥和的生活图景具体而生动。

位于漳州市金融、商贸和娱乐中心的巷口派出所成立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76年如一日,巷口派出所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创新打造“巷安”警务品牌,用一件件为民实事、一次次暖心守护,在群众心中写下了“巷口相安”的平安答卷。

矛盾在“巷里”就地化解

走进巷口派出所的“巷安”调解室,墙上密布的锦旗无声诉说着一个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

“远亲不如近邻,互相理解,和谐相处。”8月28日,在巷口派出所调解室内,民警李明光将一杯温水递到辖区居民林阿姨和方女士手中。这起邻里纠纷,经过他多次耐心协调,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此前,由于楼上方女士家的孩子频繁制造噪声,林阿姨上门理论,双方在争执中发生推搡,积怨逐渐加深。接到报警后,李明光不是简单劝和,而是首先联合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详细了解情况。原来,方女士因忙于生计,无法时刻看管孩子;而年近七旬的林阿姨睡眠较浅,对噪声特别敏感。

“光说‘别吵’解决不了问题,得帮双方找到平衡点。”李明光先后6次上门走访,一边安抚林阿姨的情绪,并协助联系社区医生为她检查身体;一边与楼上家长沟通,建议为孩子准备静音玩具、在地面铺设隔音垫,并共同约定“每日静音时段”。最终,在李明光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巷口派出所推行“多元调解”机制的一个生动缩影。为将矛盾有效化解在萌芽状态,该所打造“巷安”调解室,将其作为“巷安”警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解室不仅由民警值守,还邀请群众公认的金牌调解员、社区医生和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共同进驻,形成多部门协同的调解合力,大幅提升调解效率。

在强化专业支撑的同时,该所还形成“一案一专人、全程跟到底”的“民警首接负责制”工作模式,从接案到结案均由责任民警主导调解。针对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该所同步启动合法性审查程序,为调解结果赋予“司法确认”的法律效力,并通过定期回访评估,确保矛盾纠纷实现“受理—化解—巩固”的闭环管理。

此外,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多,群众间纠纷多、杂、琐碎的情况,巷口派出所依托“2+N”模式暨社区(乡村)110治理体系,发动社区工作人员、乡贤等群防群治队伍成立“移动”调解室,通过“心贴心、急所急、近更近”工作法开展主动警务,用温情感化矛盾。

社区大榕树下、巷子里的小吃街、商业区的奶茶店......矛盾在哪里,临时调解室就搬到哪里。今年以来,巷口派出所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62%,涉及公安工作的矛盾调处成功率始终保持100%,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巷小美”服务温暖日常

走进巷口派出所,“巷安”标志格外醒目——蓝色线条勾勒出盾牌的形状,“巷”与“安”二字嵌在其中,寓意着守护巷口平安。

7月30日晚,巷口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躲在墙角哭泣的学生。民警立即上前安抚其情绪。经了解,女孩来自单亲家庭,因与母亲在交友问题上发生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民警将她带回派出所休息。“巷小美”警务服务室的民警叶沅琼及时为她进行心理疏导,并联系其母亲到场。经过沟通协调,母女俩最终敞开心扉,重归于好。

在巷口派出所,这样的贴心守护并不少见。

一次,叶沅琼在社区走访时了解到,徐阿姨长期照顾患病10多年的儿子,依靠低保金维持生活,而徐阿姨自己后来也患病,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叶沅琼迅速联系辖区“爱心100”公益组织,为他们争取到救助金,并协助准备残疾证申请材料,成功申请到更多帮扶政策,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据悉,“爱心100”公益团队作为巷口派出所温情触角的重要延伸,通过“警察+志愿者”双重身份,构建起“需求发现+特色协作”帮扶机制。民警在日常案件办理中主动识别困难群众,依托社区走访精准锁定帮扶对象,联动公益组织提供经济援助、生活物资等全方位支持,让救助更具温度与实效。2025年以来,已累计为29户困难家庭提供帮扶服务。

“‘巷小美’警务服务室是我们推进预防警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巷口派出所所长王中华介绍,该所选派已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社区女民警驻守“巷小美”警务服务室,及时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沙盘游戏治疗、特殊学生家访以及涉校纠纷调解等服务,让预防警务有力度更有温度。警务服务室运行两年来,已为20余名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生活上的帮助。

立体巡防织密平安网格

“元光北路某商铺有可疑人员徘徊,请附近巡逻警力留意!”8月28日,在巷口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里,民警通过智慧平台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调度周边“警保融合”巡逻队前往现场核查。仅用2分钟,巡逻队员便抵达现场,确认该“可疑”人员为一名有轻微智力障碍的老人,并及时联系家属将其接回。

这样的“快速响应”,得益于巷口派出所推行的“警保融合”巡防体系高效运转。该所整合了商圈、社区、学校等社会安保力量,组建了23支专业巡防队伍作为补充力量,并配备120部可视化对讲机,实现安保力量覆盖辖区大街小巷,扫除治安盲区。

不仅如此,巷口派出所还建立了“巷安”网上警务室,与辖区各小区业主微信群、物业群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群实现“跨群互动”,实时推送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宣传信息,在线接受群众咨询与求助,并根据治安态势动态指导小区业主加强自防,物业及企事业单位保安开展联防。今年以来,辖区盗窃车内物品、故意损毁财物等可防性侵财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7.3%,刑事立案数持续下降。

“看到‘巷口派出所’的来电名片,我才躲过一劫!”今年1月,居民黄先生遭遇贷款诈骗,诈骗分子试图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接到漳州市反诈骗中心派发的预警指令后,巷口派出所民警陈东晓试图与黄先生取得联系。


关键时刻,巷口派出所与电信公司联合推出的“来电名片”服务发挥了作用。陈东晓拨通电话时,黄先生手机屏幕上清晰显示派出所标识及陈东晓的信息。黄先生看到后,便接起了民警的劝阻电话,避免了8万元损失。

近年来,巷口派出所持续聚焦社会治安问题难点与堵点,创新推出多项举措,“反诈来电名片”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针对网约房管理登记问题,巷口派出所推出“安和居”智能管理平台,防止虚假登记行为;为精准化解矛盾纠纷,创新“警情派单”调解模式,分级处理、动态跟踪、闭环反馈,全面提升警务效能。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巷口派出所先后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9项,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5次。

从调解邻里矛盾的“和事佬”,到帮扶特殊群体的“贴心人”,再到巡防一线的“平安卫士”,巷口派出所的民警辅警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辖区居民的幸福生活。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