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把法徽背进田埂里:“种子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乡村振兴
时间:2025-05-23 18:18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陈言

以“无讼和解卡”防范潜在风险、用一杯茶的温度化解移民心结、凭一个码搭建平安司法服务快车道……近年来,为保障保障现代农业发展,解决种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土地流转纠纷等现实问题,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法院积极开展“一院一品”建设——锚定种业振兴,打造“种子法院”品牌,用司法根系紧紧守护着汉南现代种业小镇。

“一张卡”连民心:源头防范筑防线

“太感谢了,一分钱没花,不仅解决了矛盾,我们两家又能重归于好,拾回当初合作初心。”近日,在“无讼和解卡”发放现场,武汉市汉南区某家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图为汉南区法院负责人向和解当事人颁发“无讼和解卡”

近年来,汉南法院积极倡导并全面启动“无讼街道、村队、社区”创建活动,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诉调对接网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庄”,创新推出“无讼和解卡”制度。

“本以为这笔货款要不回来了,没想到不用对簿公堂就帮我们公司追回了货款。从立案到调解成功,时间很快,既节省打官司的费用,又不伤双方和气。”当事人介绍说。

原来,这两家公司材料供应合作多年,买方因资金紧张未能及时支付全部货款,卖方无奈起诉至法院,要求买方支付剩余货款及违约金。

最终,在调解员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立即履行完毕,双方企业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汉南区法院负责人表示,该院于2023年11月创新设立“无讼和解室”并推出“无讼和解卡”,旨在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针对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高发纠纷,法院配套提供“口头协议留存难”“履约节点易争议”等风险提示,既为当事人提供避坑指南,又通过发放和解卡对选择调解的群众形成正向激励,有效提升和解协议自动履行率。当事人握着和解卡、带着避坑指南走出法院时,带回乡村田野的不仅是定争止纷的方案,更是一颗颗依法办事的种子。

“一杯茶”话家常:乡情调解融坚冰

走进汉南法院,既有新时代“枫桥经验”文化墙,又有“无讼和解室”的牌子。2024年5月,汉南法院设立社区级矛调中心示范点,广泛吸纳“五老”“法律明白人”等能人乡贤组建“资源库”,结合当地传统智慧及现代调解方式化解多起纠纷。

在一起涉农土地纠纷中,某村委会将一处土地流转给某公司,后因流转费欠付,村委会将公司诉至法院。审理过程中,因案涉土地较大、农户较多,法院虽多次组织调解,但双方仍未达成一致,案件陷入僵局。

春耕不等人,经营权纠纷一天不解决,土地就要闲置一天。为提升调解效率,法院法官李三鹏将“茶桌调解会”搬进移民院落,依托能人乡贤人熟地熟优势,运用乡音乡情消解对立情绪,最终达成履约方案:春节前全额付清土地流转费,确保移民“钱袋”充盈过年、企业复产不误春耕。


图为法官李三鹏在农田调研

“现在我们和本地知名农企签了协议,春耕备耕已经启动了。企业接手后开启规模化管理,并聘用当地农民,不仅推动新品种培育,而且也提高了农民收入。”村委会负责人开心地说道。

“一个码”问企需:靶向施策护产业

如何让司法服务跑出“速度”又保有“温度”?汉南法院专门打造“法护金穗123”机制:“一码通”搭建司法服务快车道,实现涉企纠纷“线上一键提交、线下精准对接”;“两协同”联动其他资源,破解跨部门协作难题,并且为种企提供从预防到治理的全链条模式;“三清单”实现人员清单明责任、任务清单明进度、风险清单早预警,三者环环相扣,形成“收集问题—联动解决—跟踪反馈”服务闭环。

2025年4月,汉南法院联合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汉南区科创局召开“院企直通车”座谈会,会上发现种企维权往往面临“诉求响应慢、部门联动难、风险预警迟”三重难题。

会议中,针对武汉亚非种业、楚为生物农业企业所面临痛点,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赵千喜结合案例提出建议:“植物新品种保护需要提前布局,在没来得及确权情况下,可作为商业秘密予以维权。”对企业提到的“法律与专业技术衔接不畅”问题,他建议推行“法官进田间、专家进法庭”双向授课,组织法官赴企业开展产权保护讲座,邀请种业技术专家为干警讲授分子育种等前沿知识,推动司法审判与专业技术深度融合。


图为座谈会现场

从“无讼和解卡”到“茶桌调解会”,从“法护金穗123”机制到“院企直通车”,汉南法院始终将根系深扎乡土,以司法活水润泽种业小镇。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