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湖北省委决定:追授万松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时间:2025-07-21 10:29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陈言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

追授万松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2025年7月16日)

万松,男,汉族,湖北武汉人,1975年2月出生,1997年9月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三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曾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25年5月26日下午,万松同志在组织完端午节安保风险研判后突发疾病,经送医抢救无效,于5月27日不幸牺牲,年仅50岁。

万松同志是我省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涌现出来的重大先进典型,是全省公安战线上的科技尖兵,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政治立场坚定,28年如一日扎根公安科技信息化事业,把对党忠诚融入对人民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不同岗位都创造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工作业绩,在最后时刻仍在为城市安保工作连续奋战,用生命兑现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他工作能力突出,善于运用数据思维侦破案件,刻苦钻研出多套成熟有效的技战法,用大数据支撑协破重特大案件160余起;主导研发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等26个实战数据平台,用科技创新织就“数据天网”。他作风扎实过硬,长期奋战在智慧警务平台建设、数据分析、打击犯罪第一线,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平时苦练基本功、钻研技战法,碰到大案要案时不分昼夜、忘我工作,啃下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他始终严于律己,带头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重大项目和资金密集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在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推进支点建设之际,为大力弘扬万松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激励和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对标先进、见贤思齐,鼓足干劲、奋发进取,省委决定,追授万松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省委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向万松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忠诚可靠的政治品格,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矢志不渝拼搏奋斗。学习他精于钻研、勇于创新的扎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面对新问题新情况,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取得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学习他勤勉敬业、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怀,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豁得出、顶得上,竭心尽力、笃行不怠,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学习他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优良品质,敬畏党纪、敬畏法律,自觉弘扬清风正气,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道德操守。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万松同志先进事迹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赋能,说到底是为群众赋能”

——追记武汉因公牺牲民警万松

“凌晨的值班室,键盘敲击声嗒嗒在耳边作响,当我再次通过万松同志主导搭建的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锁定肇事逃逸嫌疑人员与车辆轨迹时,脑海中又浮现起那个戴着细框眼镜、聚精会神调试代码的身影。”武汉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刘源丰说。

武汉市公安局科技民警万松同志已经因公牺牲一个多月,但他的创新实干、敬业奉献和为民情怀,仍深深影响着武汉每一位公安民警。

他留下的构想

成为科技民警的攻关方向

罗小磊博士是武汉市公安局科信支队二大队民警,他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结构。这些日子,他和同事们一直在为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开发语义搜索功能。这一功能,是万松生前提出的构想。

罗小磊介绍,通过武汉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民警可对案件嫌疑人相关信息进行检索,但搜索模式为“关键词”检索。万松提出,如果能够实现“语义+关键词”混合检索,民警可直接输入办案查询诉求,实现与数据库之间的“对话”,将大幅提升办案效率。

“这是人工智能在警务大数据平台的直接应用。”罗小磊说。目前,武汉公安科信部门已成立专班,全力推进研发,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该功能。

作为年轻的科技民警,罗小磊对万松一直怀有敬仰之情:“他的持续学习能力令人敬佩,计算机技术一直在迭代,但万松一直关注前沿技术,并与警务工作有效结合。”

2024年12月,外地公安同行来武汉学习交流,罗小磊作为代表发言。会上,外地同行提了一个关于“数据治理”的问题。这不是罗小磊擅长的专业,他一时卡了壳,略显尴尬。万松正好也在现场,他主动接过话头,给出了详细而专业的解答。“这次经历,让我感受到,作为科技民警,绝不能局限于自己专业的小范围。公安工作是以应用为导向的,要结合具体业务,要有全局思维。”

万松不仅有全局思维,更有前瞻意识。面对一些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他提出,可搭建虚拟数字空间,实现对安全隐患的预警和安保方案的检验。罗小磊认为,随着算力资源不断丰富,将“沙盘推演数字化”可有效预知和化解风险,提升平安城市建设水平。

这位“闲不住的人”

让科技强警攥指成拳

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网安大队民警王清华与万松结缘,是因为一次数据系统的故障。2017年,洪山分局信息系统与武汉市公安局进行数据对接,当时工作刚起步,面对故障,王清华一时没有解决头绪。万松得知后,不是简单发个指导文件了事,而是主动带着笔记本和工具包来到洪山分局,扎在机房里,一边听民警描述建设需求,一边在白板上画出系统框架,从数据接口标准到保密防护要点,手把手指导优化方案。

王清华说,在后续系统迭代中,万松始终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他常说,科技赋能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得让每个基层民警都能用得上、用得好。”

万松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闲下来”的时间,都用在指导新人、编写技术手册上。如今,王清华也带着年轻的科技民警一起跑派出所、跟办案队,把科技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万松同志善于将科技与公安业务相结合,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武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薛运主要负责禁毒大数据建模、情报研判等工作,他表示,将以万松为榜样,进一步强化技术水平,主动参与基层所队案件办理,通过“业务+技术”有机结合方式为禁毒工作做贡献。

武汉公安科技强警正在攥指成拳。科信支队四大队民警肖文涛介绍,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武汉公安内部警务“5110平台”已实现了由办案民警发起工单、快速建群、各警种协同支撑的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民警工作效率,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科技赋能一线,创新服务人民”。

民生案件无小事

为民情怀撑起他的使命感

7月14日清晨,武汉警方接到报警,江汉路地铁站附近一处停车场,有车辆内的财物被盗。警方通过大数据排查,1个小时确定嫌疑人身份,1个小时查明活动轨迹,当天中午就将嫌疑人抓获。

随着万松主导搭建的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功能日益完善,警方对民生刑事案件的破案率大幅提升。此外,在查找迷失老人、儿童时,大数据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武汉公安在48小时内寻回迷失人员的比例高达98%。

“科技赋能,说到底是要为群众赋能。”万松的这句话,是他对公安科技事业矢志不渝的初心。以往,警方更倾向于在大案要案上投入更多警力资源,导致民生案件破案率较低。但对群众而言,盗窃、街头诈骗等小案也会影响安全感。在警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矛盾更加凸显。如今,通过科技赋能,有限的警力资源被整合放大,民生小案的侦查水平明显提升,切实做到暖民心、解民忧、护民安。

万松的为民情怀传递在武汉公安各个岗位。东新分局政务服务(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蒋薇介绍,暑期以来,办证窗口开展延时服务,每周六都加班为群众服务,共办理出入境证件1.2万余证次。民警还利用大数据平台的预警功能,发现并抓获一名前来办证的网逃人员。

人民公安为人民,在万松的28年从警生涯中,他始终把对党忠诚融入对人民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不同岗位都创造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工作业绩。以他为榜样,广大公安民警正积极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努力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