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跑了一个部门,孩子的抚养费问题就解决了。”近日,从外省专程而来的汪女士,在湖北省咸丰县综治中心拿到经司法确认的抚养协议后说。这是咸丰将综治中心建成纠纷“终点站”的一个见证。
近年来,咸丰以综治中心“五有”标准、“五个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建强根基,从“有形覆盖”到“实体运行”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中枢神经”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
为此,咸丰构建起“县委书记挂帅、政法委书记主抓、常务副书记统筹、分管副书记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乡镇综治中心由党委书记兼任,村、社区综治工作站由党支部书记负责,实现“三级联动、全员在岗”。
按照“实用、实战、实效”原则,咸丰建成集“指挥调度、接待受理、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心理服务、网格管理、应急管理、督办指导”于一体的实战平台;划分引导受理、调处化解、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设立仲裁庭、调解庭、速裁法庭3个专业工作室,为高效调处矛盾纠纷提供坚实硬件支撑。
同时,该县从场所设置、部门入驻到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形成全流程制度体系。“每项工作都有标准、每个环节都有规范,确保中心运行不跑偏、见实效。”咸丰县综治中心主任冉义敬介绍。
聚合众力,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治”
“现在综治中心‘吹哨’,相关部门马上‘报到’,效率比过去高多了。”处理完工伤赔偿纠纷的重庆市黔江区居民李先生,对中心的联动机制赞不绝口。
如何让分散的治理资源“握指成拳”,咸丰采用“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模式,将政法、纪检、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人社和妇联9个部门及1个社会组织的35人纳入常驻团队,实现“多中心”变“一中心”。
针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矛盾纠纷,中心建立“吹哨报到”机制。同时,中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时研判社情民意,预测预警风险隐患。
该中心还引入社会组织、心理服务机构、专业调解员、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注入“多元活力”。“遇到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类需求,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专业人士。”工作人员满飏介绍,目前有20余名专业人士入驻中心,提供服务120余次。
化解民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化解”
“拖了很长时间的劳务欠款,在综治中心几天就解决了,还拿到了司法确认……”日前,在咸丰县综治中心,农民工邱师傅紧握法官的手道谢。
紧盯解决群众诉求,咸丰从受理渠道、调解方式、源头预防、科技赋能四方面入手,提升“一站式”矛盾化解能力。同时,咸丰整合群众诉求渠道,实行“一个窗口”统一受理,确保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不管是线上反映还是线下来访,我们都会第一时间登记与处置,不让群众多等一分钟。”该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说。
为实施多元调解,该中心建立“分级分类”机制,简易纠纷由窗口或调解组织即时调处;专业纠纷分流至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调处;重大复杂矛盾组织多部门联合会商。另外,该中心推广“线上调解”“巡回调解”模式,让纠纷化解更便捷。
“调解成功不是终点,关键要让结果落地。”冉义敬说,中心构建了“登记受理-分流转办-层级调处-司法确认-跟踪回访”的闭环流程,将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纳入入驻部门考核,当事人履行情况纳入诚信档案。
截至目前,该县今年县乡村三级共化解矛盾纠纷615件,调处成功率99.6%,信访总量与相关诉讼案件持续下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咸丰县委政法委书记杨俊表示,将继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擦亮矛盾纠纷“终点站”品牌;以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咸丰实践”,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咸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