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湖北鹤峰:法治深耕乡土,“法律三进”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时间:2025-11-21 10:14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陈言

深秋,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马镇锁坪村的田埂边,一张折叠桌、两条长板凳,搭起一间临时的“法律门诊”。驻村律师田正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条文掰开揉碎,用乡音土话为烟农细算“流转账”。不到半小时,一份涉及10亩烟田、暗藏风险的流转合同被现场“诊断”,为农户避免了可能发生的15万元损失。

“以前秋收时争水争地,动不动就发生矛盾;如今律师先开口,矛盾少了一大半。”锁坪村村干部廖勇感慨道。这一场景,是鹤峰县持续深耕“法律三进”工作的缩影,也是武陵山区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律师进村:把“法”送到田间地头,一线“法律门诊”守护乡村产业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鹤峰县已构建起“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工作站—村社工作室”三级实体平台。县司法局推动本地律师事务所与各村(社区)对接签约,明确权责,实现“一村(社区)一律师”全覆盖。目前,全县9个乡镇、164个村(社区)已全部纳入律师法律服务网络。

围绕茶叶、烟叶等主导产业,鹤峰县专门组建“产业链律师专班”,聚焦秋收后的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法律支持。律师团队深入茶叶合作社,规范收购合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针对烟叶质量争议开展专题普法,帮助农户明确权利义务。

同时,县里实施“法律明白人”倍增计划,将村“两委”成员、网格员、产业带头人等纳入培训体系,采取“律师+法官+调解员”三位一体的导师制,累计培养692名“法律明白人”,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走马镇走马坪社区的闵鹏,半年内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成功调解纠纷十余起,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法律贴心人”。

干警进校:“守护花开”在校园,政法干警播撒法治种子

“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在走马镇白果小学的操场上,一场围绕校园欺凌案例展开的“模拟法庭”正在进行。一名六年级学生参与后坦言:“不仅了解了庭审流程,更学会了要向欺凌行为坚决说‘不’。”这正是鹤峰县“干警进校”活动在秋季法治教育中的生动体现。

由县委政法委牵头,一支以政法干警为主体的“守护花开——志愿宣讲团”走进全县中小学,开展以儿童防护、防欺凌、安全教育为主线的法治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干警的职业特长与亲和力,通过统一招募、教案编写与团队培训,由干警走进课堂现场教学、示范互动,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欢迎,社会反响良好。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宣讲2000余场,覆盖学生13000余人、家长和教师5000余人。

县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五家单位协同发力,选派47名业务骨干兼任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每人每年落实“六个一”任务清单:一次国旗下讲话、一次模拟法庭、一次安全排查、一次家长课堂、一次心理辅导、一次校车演练。2025年秋季学期以来,已开展法治课330堂,覆盖师生5.1万人次。

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机制,县公安局对校园周边特殊人员、重点车辆和场所实行“红黄蓝”三级动态管控,一键报警装置与县110指挥中心实时联网,构筑“3分钟快速反应圈”。近三年来,未发生涉校重特大刑事案件,校园欺凌等现象被预防在萌芽中,校园环境不断向好。

在校园安全方面,鹤峰县构建起全链条防护体系:干警定期联合学校开展周边治安巡查,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推进“人防+技防”融合,指导安装一键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针对学生间摩擦纠纷,建立“干警+老师+家长”三方联调机制。如今,全县中小学治安持续良好,“警察蓝”已成为秋日校园中最令人安心的色彩。

普法进万家:法治清风拂山乡,线上线下共谱“普法合奏曲”

走进五里乡杨柳坪村,村口的法治文化广场上,宪法条文、法治漫画、涉农法律知识展板依次排列,村民在秋收之余常来此散步学法;广场一角的“法律图书角”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书籍供村民随时借阅。“以前遇到纠纷不知道找谁,现在看看展板、翻翻书,心里就有底了。”村民肖志文说。

这是鹤峰县推动“法治宣传进千家万户”的生动写照。目前,全县已建成法治文化广场8个、法治宣传栏186个,实现9个乡镇阵地全覆盖;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邬阳乡邬阳村,还打造了集宣传、调解、活动功能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大院”。线上宣传同步发力:公检法司等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以案释法,让法治之声随网络传遍千山万壑。

为实现普法“精准滴灌”,鹤峰县紧扣“一月一主题”,结合秋收、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活动。在“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秋季活动中,干警与律师讲解土地管理、农产品购销等法律知识;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活动中,志愿者用家常话解析婚姻家庭纠纷;面向务工返乡人员,专门编发《务工维权指南》。2025年以来,全县已组织普法活动2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

鹤峰县还积极创新普法形式,将法治元素融入秋季民俗文化:结合乡村文艺活动,创排《法治傩歌》《茶乡法治三句半》等节目;举办“法治知识抢答赛”“法治书画展”;借助中秋、重阳等节日,开展“法治灯谜会”“法治团圆宴”。如今,“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已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全民法治素养的提升为基层善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