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护边海守住生态绿
防城港市检察机关规范履职筑牢边海生态安全屏障
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守护古树名木”专项行动,推动建立珍稀植物的档案。
检察官沿着海岸线巡查和开展法律宣传。
潮起时红树林气根荡漾、滩涂上黑脸琵鹭啄食嬉戏、界河畔三角梅沿堤绽放……8月15日全国生态日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防城港市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守护边海的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态图景。
从海洋资源到海岛湿地,从动植物保护到海域码头治理,他们用精准监督与规范履职,让每座山、每片海、每座岛都焕发法治守护的生机。
防城区茅尾海的晨雾中,曾回荡着非法采砂船的马达轰鸣声。检察机关顺着泥沙痕迹深查拆解整条产业链,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推动58个非法砂场关停整治。如今,被挖得坑坑洼洼的滩涂重新铺上植被,消失的鱼群渐渐回归。“我们建立沿海沿岸检察协作机制,让‘吹沙填海后再盗采’等隐蔽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办案检察官介绍,相关案例入选全国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非法采矿典型案例。
港口区企沙渔港曾因渔获废弃物、废弃渔网堆积,沦为污染死角。防城港市检察机关沿着海岸线巡查,督促清理建筑垃圾200余吨,修复断裂海堤巡逻道,并通过军用协作机制修补军民两用码头裂缝,既保障国防安全,又服务向海经济。如今,渔船归港时,能看到孩子们在整洁的码头上追逐玩耍,海陆相接处成为生机盎然的民生窗口,老渔民记忆中的“黑臭地带”已重焕新生。
东兴市北仑河入海口的红树林湿地,近危植物小花老鼠簕曾被杂物压得濒临枯萎。检察官带着林业专家蹚过齐膝滩涂,蹲在泥地里制定“抢救方案”:先清障、再围栏、最后纳入整体保护规划。如今,小花老鼠簕新抽的嫩芽在潮水中舒展。该案入选最高检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上思县十万大山的密林中,漆柄木、狭叶坡垒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了“电子身份证”。防城港市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守护古树名木”专项行动,推动建立珍稀植物档案,拆除3处非法占用林地建筑,让199.06亩公益林地重披绿装。
防城港市检察机关以规范履职筑牢边海生态屏障,用公益诉讼让“两山”理念落地生根。“检护边海”的品牌力量,正随着每一次监督与整改,化作守护这片土地永续发展的法治底色。
(广西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