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担心饮水机里的水不干净,现在看到公示的水质检测报告和定期的清洗消毒记录,喝水更放心了!”7月4日,海南省儋州某小区居民李阿姨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这一转变,得益于儋州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针对辖区部分小区的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依法制发检察建议,有效推动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规范化运营,为群众拧紧饮用水卫生的“安全阀”。
检察干警到某小区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开展“回头看”。记者覃创源 摄
发现饮用水机站存卫生隐患
今年2月底,儋州市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过程中发现,儋州市部分居民小区的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存在未及时进行水质检测等不规范运营的情况。
“我们发现部分饮用水机站公示的水质检测报告已超过有效期,有的甚至‘张冠李戴’,检测报告的采样点不是该饮用水机站的出水口。”检察官谭清亮告诉记者,在摸排过程中询问管理人员时,对方含糊其词,也无法提供近期饮用水机站的清洁消毒记录和水质检测报告。
检察干警走访多个小区,查看饮水机站的相关证明文件、清洁消毒记录、滤芯更换情况,询问管理人员日常维护流程、听取附近居民的使用感受,发现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有的饮水机站距离垃圾箱不到10米远,有的甚至紧挨着垃圾站,这样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检察官助理罗闰娣介绍,根据《海南省城镇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各类蓄水设备应当加强卫生防护,低位水池10米范围内不得有厕所、垃圾堆、污水沟等污染源。
部分饮水机站还存在未及时进行设备清洗、消毒及维护的情况。如某小区饮水机只有外部清洗记录,没有内部消毒杀菌记录,有的保养巡查记录为空,这些都不符合相关规定。此外,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未公示直接管水人员有效健康证明、卫生培训合格证明。
“我们平常就图个方便,直接在这里打水喝,还真没注意过这些问题。要是设备不卫生,那喝进去的水岂不是不安全?”小区居民王先生说。
据了解,这些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制售的水源为市政集中饮用水,通过设备内的过滤装置净化后出售。如果运营不规范,原本的“放心水”反而可能造成健康隐患。
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
针对发现的问题,儋州市检察院向市卫健委发出检察建议书,要求依法履行城镇饮用水卫生监督和管理职责,对上述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未进行水质检测、与垃圾站等污染源距离较近等情形进行督促整改;此外,加强行业监管,进行全面排查,推动规范运营,切实保障好群众的饮水卫生安全。
儋州市卫健委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响应,制定整改方案,对儋州市60余个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逐一排查,对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约谈相关责任人,依法责令经营单位立即整改。
经过两次“回头看”,检察干警发现,不规范运营的情况已有了较大改善:设在垃圾站点旁边的饮水机统统“挪了窝”,彻底远离污染源;在饮用水设备的醒目位置,营业执照、滤芯卫生许可批准文件、最新水质检测报告、日常清洗消毒维护记录信息等整齐公示;执法人员定期对所有饮水机出水口进行采样检测,确保水质达标;设备的外部清洗和内部消毒杀菌工作全面完成,整改过程全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居民李女士感叹:“如今看着这些设备,放心多了,水喝着也安心。”
为提高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经营者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检察官在“回头看”时还开展了普法宣传。
“通过普法,让经营者清楚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明白规范运营的重要性。”谭清亮说,相关行政机关也表示,将持续加强监管及常态化抽查力度,确保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规范运营,让居民喝上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民生的“关键小事”,更是公益诉讼检察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头等大事”。下一步,儋州市检察院将持续跟踪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现制现售饮用水机站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凝聚合力,守护好居民饮用水卫生的“安全阀”。(覃创源 马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