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护苗行动护航青春逐梦
九月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暖意,拂过文昌市翁田镇大福小学的操场。教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正在这里上演。
“同学们,居住在海边,你们知道‘走私’是什么吗?”9月1日10时许,在文昌市公安局抱虎海岸派出所民警曹刘德的提问声中,“开学第一课”正式开始。文昌海岸警察以“普法+反走私”双线并行的方式,为当地沿海地区未成年人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安全防护网。
课堂上,民警曹刘德与学生互动。记者黄君 摄
将法律条文转化成鲜活场景
“如果有人抢了你的橡皮,你会怎么做?”曹刘德的话音刚落,五年级学生小宇“腾”地站了起来:“我会跟他打一架,把橡皮抢回来!”话音刚落,教室内响起一阵哄笑。曹刘德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将辖区内真实发生的一个案例与学生们分享。
案例的主角是另外一所学校的学生,因与同学发生争执,最终演变成肢体冲突,导致一人轻伤。
“这个哥哥因为一时冲动,不仅要承担对方的医药费,还留下了不良记录,影响了以后的升学和就业。”曹刘德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逐字逐句解释着“殴打他人”“故意伤害”等相关法律条款,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
“解决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打架是最笨的一种,打赢了要受处分,打输了自己受伤,痛的也是自己。”曹刘德循序渐进地对大家说。
“曹警官,我以后不会选择打架了,会跟同学好好沟通。”开始哄笑的学生们脸颊不禁红了起来,并向民警表示以后会遵纪守法。
真诚的交流与引导让课堂氛围达到了顶端,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曹刘德耐心解答。
民警用听得懂的话语讲述身边发生的真实的案例,加上朋友般的相处,让“开学第一课”的氛围热烈而温暖。
互动问答让反走私深入人心
课堂氛围不断升温时,曹刘德将“走私”相关问题抛出,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我听爸爸提起过这个词,但是我不是很了解。”“我经常看到路边有反走私的标语,但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
见此情况,曹刘德拿出了一些“特殊”的商品:几瓶没有中文标签的化妆品和几条来源不明的香烟。“这些看起来普通的东西,很可能是走私物品。”曹刘德指着这些展品解释,由于这些物品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里面可能含有有害成分,且可能过期或者添加了非法添加剂。
“那我们怎么知道哪些是走私物品呢?”孩子们好奇地围了上来。
“首先我们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物品,其次要注意物品上有没有中文标签和生产日期,最重要的是,如果看到有人低价售卖大量没有合法手续的商品,就要提高警惕了。”曹刘德给孩子们普及反走私知识。同时,他又见缝插针地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走私案例。“因为走私冻品,导致冻品在运输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冷链保存,滋生了大量细菌,最终导致多名食用者食物中毒。不知情的村民购买了大量低价但没有合法手续的冻肉导致生病……”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了走私的危害。
“原来走私不仅会损害国家利益,还会伤害我们自己。”学生小娜恍然大悟,坚定地表示以后一定不会买这些东西,回家后还要将学到的知识告诉给家人,让他们也多加注意,不买走私物品。
“走私行为不仅损害国家利益,还可能带来劣质、有害的物品,危害大家的健康和安全。同学们要是发现身边有走私线索,一定要及时向我们警方报告。”在曹刘德的科普声中,学生拿着反走私宣传手册,纷纷表示要回去给家人当“反走私小小宣传员”。
搭建校家社平台合力护苗
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法治知识深入学生内心,只是抱虎海岸派出所开学护苗行动的一个缩影。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民警还针对此次上课学生的年龄段,为他们播放了情景短剧,让学生们深入其中,沉浸式学法、懂法。
“目前我们派出所制定了详细的校园普法计划,之后每月都会到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内容涵盖未成年人保护、反校园霸凌、反走私反套代购等多个方面。”曹刘德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给小学生讲故事、看漫画,给初中生播放普法视频、开展模拟法庭,让法治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课堂结束后,民警们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来到了派出所与学校联合成立的“心理辅导室”,为与同学发生矛盾导致沉默寡言的学生小鹿进行心理疏导。
护苗行动不仅仅是普法和反走私宣传,更包括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与保护。要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民警们积极搭建校、家、社联动沟通平台,建立了“家校警”微信群,定期分享普法知识、安全提示和教育经验,并邀请孩子和家长走进派出所,了解民警的工作,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等。
离开学校时,看着小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民警们内心也松了口气。在喜悦中,民警们进村入户,将这“开学第一课”扩大宣传覆盖面,挨家挨户地发放宣传资料,耐心地向居民讲解走私的危害和相关法律法规。
“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模式,推动校园法治宣传等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文昌市公安局抱虎海岸派出所有关负责人表示。(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