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一核四翼”筑体系 共绘善治新“枫”景
时间:2025-09-25 14:51来源:四川长安网责任编辑: 李鸽

近年来,面对矛盾纠纷复杂化趋势,达州市开江县淙城街道以综治中心“运转核”(统筹调度、资源整合)为驱动,联动小区治理、家庭教育、行会自律、两新群体四大领域,构建“一核四翼、多方联动、协同共治”新格局,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2024年,街道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32%,其中小区物业、家庭关系、行业商事、新业态纠纷分别下降45%、36%、19%、2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5%。

建强“运转核”,打造治理主阵地

聚焦资源高效协同,突出实战化、智能化,全力构筑社会治理指挥中枢。高标准建设。严格对标乡镇(街道)一类综治中心建设标准,科学设置并建成受理、研判、调解、咨询等五大功能区,实现各类法治事务、便民服务“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强力量整合。积极联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元主体,营造事要一起干、事事有人管的共治格局,年均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220余件。数字化支撑。创新开发“淙城之声”小程序,设置“随手拍”等模块,实现诉求一键直达、处置全程可溯,响应效率提升60%。

3.jpg

下好“先手棋”,深耕小区微治理

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精细化服务和管理为抓手,持续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单元治理夯基础。推行“支部建在小区”,创新党员、楼栋长、消防明白人、物业监督员“四员合一”模式,覆盖3个小区21栋楼宇,实现“微事不出楼”。共治中心解难题。整合资源打造小区共治中心,推动住建等部门常驻,建立“日收、周调、月商、季馈”闭环机制。状元府小区制定《小区公约》《停车管理办法》,信访量下降48%、满意度提升30%。志愿服务促和谐。将志愿服务与社情民意相结合,组建党员先锋队2800余人、链接青年志愿者等资源,常态化开展义剪、义诊、义演“三义”进小区活动,有效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4.jpg

注入“润滑剂”,润泽家庭幸福源

多方协同、多措并举,切实以家庭“小和谐”促进社会“大平安”。凝聚家校共识。联合妇联、团委等成立13个社区“家校矛盾调解站”,年均化解家校纠纷15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创新设立8个“校外辅导站”,依托修车店、餐馆等场所监督学生课后行为,有效防范聚集滋事事件20余起。普及家庭教育。组织家庭教育促进会等公益机构,开展亲子关系辅导、学业减压讲座120余场,惠及家庭5000余户,源头化解家庭矛盾300余件。通过亲子坊干预,某家庭因孩子沉迷网络引发的激烈冲突得以缓解,孩子回归课堂,家庭关系修复。关爱特殊群体。建立“1社工+1教师+1志愿者”结对帮扶机制,覆盖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380名,提供情感关怀、课业辅导4000余次。受帮扶儿童家庭冲突发生率下降45%,未发生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

5.jpg

激活“净化器”,促进行业优发展

聚焦源头预防与多元化解,以行业自律促市场规范,有效疏通行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支持行会调解。推动个体私协、美容美发协会等6大行业协会设立调解中心,吸纳企业家、法律顾问等50名专业调解员。建立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法律咨询员、行业监督员、企业联络员“五员”联动模式,年均调解商事纠纷230余起,为企业节省诉讼成本超300万元。推动协法联动。与法院、司法局共建“协会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完成司法确认案件85件,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服务小微企业。协会牵头组织银企对接会12场,促成融资1.2亿元;联合人社局开展用工对接18场,解决200余家小微企业“用工难”。小微企业劳资纠纷同比下降40%,行业投诉率下降35%。

6.jpg

用好“流动军”,激发治理新动能

坚持服务与动员并重,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打造暖心阵地。建成冷可取暖、急可如厕等27个“九可驿站”,覆盖快递员、外卖员等3000余人,形成“15分钟服务圈”,月均提供免费饮水2.3万次、应急药品600余次。丰富供给清单。针对需求清单打造“法律+心理”咨询室,提供维权服务280次;开设“素质+提能”培训班16期,惠及800人次。建成田城长者食堂助餐点3个、社区“童伴之家”15个,解决新就业群体后顾之忧。发动治理参与。吸纳460名快递员、外卖员担任“兼职网格员”,上报治安隐患、环境问题等1500余条。新就业群体参与文明创建、帮扶孤老等志愿活动320场次,结对帮扶孤寡老人120户。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