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州省都匀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中央大屏上一张地图引人注目:上面显示的不仅是地形地貌,还标注了各类警情事件。这张三维建模专用警用地图的背后,正是都匀公安对于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持续努力。
“匀城快警”不断提升警务运行效能
“群众报警后的最直接需求就是民警能快点儿来,等待的心情是非常焦急的。”都匀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教导员刘建宁介绍,“而‘匀城快警’体系突出的就是‘快’。”都匀市公安局在全市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建成了5个街面警务站,同时新组建12支特巡警快反队、4支PTU快反队、6支交警快反队,配以16个街面接处警网格,科学布好巡防“线”,在空中还配备了警用无人机作为辅助,最大程度确保警力第一时间到场。
图为无人机喊话演示
今年3月2日,都匀市公安局街面巡逻快反小组在沙包堡辖区一带开展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当巡逻至凤啭路一带时,发现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嫌疑人正持械殴打他人,有人员受伤。该快反小组立即向都匀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并依法迅速上前制止。
情报指挥中心接报告后,立即调度附近巡逻警力前往增援,将嫌疑人当场抓获。同时,情报指挥中心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赶往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并联系开通绿色救援通道,确保伤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刘建宁表示:“这起案件的快速处理便得益于‘匀城快警’体系建设,快反小组巡逻发现时还没有相应的报警警情。”
模型预警更好践行“派出所主防”理念
2023年6月都匀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建成并实体化运行,为什么要成立基础管控中心?基础管控中心在警务运行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以前可能很多部门的任务都会给到派出所,而基础管控中心的成立则将归口统一,”都匀市公安局人口大队教导员徐泽科介绍,“现在所有对派出所提出工作要求的任务都需要经过基础管控中心审核同意,不在派出所职责范围内的任务不能要求派出所来干。”基础管控中心整合了47类警种职责、137项主防任务,确保派出所落实主防主责。
在日常警务运行中,基础管控中心对各类警情进行分析研判,对于多次报警但久调不决的矛盾纠纷,形成工作提示单和公安提示函,指导派出所、社区民警联动市直相关部门闭环处置。今年4月,都匀市广惠派出所辖区的摊位纠纷警情报警已达3次,但久调未决,这一情况触发了基础管控中心的模型预警,这一纠纷警情自动升级为黄色预警状态,基础管控中心分析后认为此纠纷极易引发极端案事件,中心形成指令推送后,广惠派出所迅速联动相关部门进行调解,最终成功化解。
同时,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础管控中心探索实施护航计划,深入分析涉未成年人警情风险,形成相关预警模型。一旦触发预警,基础管控中心并将信息传输给就近民警,及时到场介入。
“实物不动手续流转”破解涉案财物管理难题
在情报指挥中心、基础管控中心之外,2022年11月建成使用的都匀市涉案财物共管中心(以下简称共管中心)则瞄准了涉案财物保管难、移交难、处置难的问题。
共管中心,“共管”是其突出特点。由都匀市委政法委牵头协调,以公安为主,选拔具备法制工作经验、能力素质较强的民警到共管中心工作,法院、检察院派员常态化进驻监督,形成“政法牵头、公安主管、检法协同”的涉案财物共管格局,原来各单位的涉案财物保管场所不再重复建设,管理人员从28人减少至10人。
图为涉案财物共管中心内涉案车辆
涉案财物进入共管中心,采用条形码技术以案建档,落实“一案一账、一物一码”制度,让每一件涉案财物都有专属“户口”,实现“一码全程跟踪”。同时以专业安防系统对涉案财物出入库进行动态追踪,提升场所安全等级,并强化联合监督、定期盘库,确保财物信息和案件状态保持一致,实现涉案财物管理无差错、无遗漏。
而相较以往的涉案财物管理模式,共管中心更显著的优势在于其信息平台贯通政法各单位,以案件移送起诉和提起公诉两个时间节点为界限,明确各单位对涉案财物管理处置的主体责任。平台虚拟仓库与实物仓库相互匹配、同步管理,实现超时入库、超期扣押等异常预警。涉案财物以“实物不动、手续流转”的方式进行跨部门电子化移交,实现“信息随案流转、权责同步移交”。
在2023年的一起非法制造枪支案中,办案民警于2月20日提交涉案财物信息,当日共管中心通过系统推送信息对涉案财物进行核对、登记和入库。3月15日案件从公安机关移交至检察院,3月16日移交至法院,涉案财物管辖权也随之移交。在该案办理过程中,涉案财物实物始终在共管中心内,但相关信息及管辖权则跨部门流转,切实提高了办案效率,也避免了移交过程中遗失、损毁等问题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