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藏那曲市索县荣布镇吉若塘村的十八军瞭望台修缮正式完成。这座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红色文物,在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监督和多方协同努力下,终于摆脱了濒临倒塌的困境,重新焕发出庄重的历史光彩。

红色地标陷困境检察履职护遗产。十八军瞭望台建于1959年平叛时期,是十八军留守部队与当地藏族群众共同搭建的简易夯土小屋。高约2.5米,长宽3米,外墙上“为人民服务”五个白色大字历经风雨却依旧醒目。作为十八军与当地群众携手保卫政权、守护家园的历史见证。这里不仅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自治区级红色文物点,是民族团结的“红色印记”。由于长期受自然侵蚀,瞭望台墙体早已布满裂缝,部分墙体甚至坍塌,尽管曾有过临时防雨棚等措施,但文物损毁风险始终未除。2024年6月,索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过程中发现这一线索后,立即立案并调查。通过实地勘查、无人机航拍、查阅史料等方式,检察官对其全面掌握了瞭望台的历史价值与急需保护现状,并确认索县文化和旅游局作为监管部门。
检察建议促整改、协作互惠焕新生。“红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根脉。”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索县检察院向索县文化和旅游局制发检察建议书,明确提出整改方案、完善保护措施、强化宣传引导等具体要求。收到建议后,索县文旅局迅速行动,主动对接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60万元,于2024年8月正式启动修缮。此次修缮不仅对瞭望台主体墙面开裂处进行了加固维修,还配套安装外墙防爆玻璃、防护围栏、路灯,并设立了宣传栏和纪念碑,既确保了文物安全,也为后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此外,索县人民检察院与索县文化和旅游局,同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明确了通过联席会议对文物执法、公益诉讼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沟通交流、健全联合行动、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构建了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的严密保护网,将英雄的故事牢牢雕刻在新时代的记忆里。

如今,修缮一新的十八军瞭望台矗立在广场中央,“为人民服务”的字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广场旁设立的“红色文物保护公益诉讼联络点”,是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形成了“检察监督+行政履职+基层协同”的文物保护合力,有效破解了红色文物保护难题,及时挽救了濒临损毁的红色文物,更以法治力量守护了红色记忆,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筑牢了坚实根基。


索县荣布镇吉若塘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十八军瞭望台的修缮工作的完成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修缮一新的瞭望台,不仅恢复了历史风貌,更让这份红色记忆重新焕发光彩,我们将以此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下步工作中,索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关注索县红色文物保护情况,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高质效履职让更多红色地标重焕生机,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