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当乡村的小道归于寂静,有一群人身着“警察蓝”,踏上了守护夜间平安的征程。
学生离家时的焦急寻找、老人走失后的紧急搜救、聋哑老人遇险时的多方联动……近期,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公安局各基层派出所紧扣县局“亥时守护行动”要求,用一次次紧急救助、一声声耐心劝导,在黑夜里筑起温暖的平安防线,在群众最无助的时刻扛起“警蓝”的热血担当,在秋夜里写下最温暖的“为民”注脚。
跨区4小时找到离家少年后,民警化身“暖心导师”
“警察同志,我家孩子不见了!他在马集中学上学,早上出门后就没回学校,电话也不接……”10月15日上午,临夏县公安局马集派出所的报警电话里,传来一位家长带着哭腔的求助。
挂断电话,民警立刻行动:调取学校周边监控,联系孩子的同学打听线索,又通过警务协作平台筛查轨迹,预判孩子可能已乘坐班车前往兰州市。
“不能让孩子在外面多待一秒!”顾不上吃午饭,民警驱车直奔兰州。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他们穿梭在陌生的街巷,逐一排查孩子可能停留的地点,最终在一个公交站台找到了蜷缩在角落的马某某。
看到民警时,少年低着头,眼神里满是倔强。“是不是在学校受委屈了,还是和家里有误会?”民警没有急于批评,而是坐在少年身边,像朋友一样聊起天。
得知孩子是因厌学才离家后,民警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想上学就离家出走了,可你知道爸妈有多着急吗?他们从早上找到现在,饭都没吃一口。”民警还拿出手机,让孩子看家长发来的求助信息和照片。
看到屏幕上父母焦急的模样,少年的眼眶红了,小声说“我错了,我想回家。”当天傍晚,民警把马某某安全送回,还特意和家长、老师沟通,约定一起帮孩子调整心态。
看着少年重新走进校园的背影,家长紧紧握着民警的手:“多亏了你们,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雨夜搜寻失智老人,警车化身‘暖心护送车’
10月18日21时,淅淅沥沥的秋雨打湿了红台乡的路面。临夏县公安局红台派出所的巡逻车缓缓行驶在乡间小道上,突然路边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引起了民警的注意——老人浑身湿透,站在路边茫然四顾,嘴里含糊地说着什么。
“大爷,您怎么在这里?家在哪里呀?”民警赶紧下车,把老人扶到巡逻车的避雨处,又递上热水。可无论怎么询问,老人都只能含糊地说“要回家”,却报不出具体地址。
“别着急,我们帮您找家人。”民警拿出移动警务终端,小心地帮老人整理好头发,对着终端进行人脸识别。几秒钟后,老人的信息清晰显示在屏幕上:家住红台乡某村,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民警立刻联系老人的家属,电话那头,家属又惊又喜:“我们正到处找他!下午出门散步后就没回来,天这么黑还下雨,我们都快急疯了!”
半小时后,巡逻车停在老人家门口。看到浑身干爽的老人,家属激动地迎上来,紧紧握住民警的手:“太谢谢你们了!要是老人淋病了,我们真不知如何是好。”
民警还特意叮嘱家属:“以后可以给老人戴个身份牌,写上家庭住址和电话,万一再走失,也能更快找到家。”
山顶救援聋哑老人,警民联动点亮回家路
“警察同志,韩集镇沙楞沟山顶有个老人,浑身是泥,好像说不出话,你们快来看看!”
10月19日23时,临夏县公安局韩集派出所的报警电话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值班民警立刻带上应急手电筒、棉衣和热水,驱车赶往山顶。
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驶近,民警只能徒步往上走。借着手电筒的光,他们在一片荒草丛中找到了老人。此刻,老人蜷缩在地上,衣服上沾满了泥巴和草屑,双手冻得通红。
民警赶紧把棉衣披在老人身上,又递过热水。可无论民警怎么询问,老人都只是摆摆手,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原来,老人是聋哑人,既没法说清家庭信息,身上也没带身份证明。
“不能让老人在山顶过夜,天太冷了!”民警先把老人扶上警车取暖,一边通过警务终端核查辖区聋哑老人的信息,一边联系辖区各村社的网格员,在微信群里发布寻人启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民警的手机终于响了:“警察同志,那是我家的老人,她今天下午出门后就没回来,我们正到处找!”
半小时后,民警根据家属提供的位置将老人安全送回。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这么冷的天,后果不堪设想。太谢谢你们了!”看到老人安然无恙,家属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民警的手不愿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