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司法公正扎根草原每寸土地——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人民法院聚能破解执行难题
时间:2025-10-22 15:31来源:青海法治报责任编辑: 陈言

在平均海拔超3500米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却曾长期面临“行路难”的困境——牧民散落如星,冬季风雪封路,夏季泥泞阻途。在这样的地理与气候双重阻隔之下,司法服务如何有效抵达?河南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以协同联动织密执行网络,以重拳出击彰显司法威力,让公平正义穿透风雪、跨越险阻,稳稳扎根在高原牧区的每一寸土地上。

图片

扩大执行“朋友圈”

“高海拔牧区的执行,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能完成的。”河南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晓翠的话,道出了牧区司法服务的关键。

针对当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等现实难题,河南县人民法院联合22家单位建立起覆盖全领域的执行联动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各单位实时互通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户籍信息、经营状况,让被执行人无处遁形;针对规避执行行为,联合实施限制高消费、失信曝光、行业惩戒等措施,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高压态势。

此外,法院还发动43名村社联络员当“活地图”与“双语桥”。他们熟悉每户牧民的家庭情况、草场分布,通晓汉藏双语,深谙地方习俗,能精准破解“找人难、沟通难、财产清点难”等牧区执行痛点。截至目前,村社联络员已协助执结案件50余起。

今年6月3日,一场暴雪突至,却挡不住执行干警的脚步。为化解扎西(化名)与卓玛(化名)三年未解决的离婚析产纠纷,干警们冒雪驱车,陷雪坑时徒手铲雪,幸得联络员才让(化名)骑摩托引路。

抵达扎西的帐篷时,已是上午10时。卓玛抱着孩子坐在角落,扎西蹲在火炉边闷头抽烟。看到干警们到来,两人都愣了一下,扎西迅速起身说:“这么大的雪,你们还真来了?”

调解在帐篷内有序展开,难题也接踵而至:卓玛坚持分割10头成年牦牛,扎西则认为其中3头是父母留下的“家底”,坚决不能分。执行干警与村委会干部协同配合,用汉藏双语轮番释法说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两人紧绷的神情慢慢舒展,眼中少了芥蒂,多了释然。

中午雪势稍缓。干警与扎西、卓玛走出帐篷走向围栏,一起冒雪清点牦牛。每头牦牛的年龄、毛色、产奶情况都需要仔细登记,干警们冻僵的手指好几次握不住笔,偶尔停下,搓搓手继续点数牦牛。

直至下午,双方在和解协议上按下手印,这场历时三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从清晨出发到傍晚返程,9个小时的风雪攻坚,凭借“司法力度+基层合力”,解开了牧民心中三年的心结。卓玛抱着孩子目送干警离开时,用藏语反复说着:“瓜真切(谢谢你们)。”

如今,在河南县的草原上,这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行联动网仍在不断延伸。当专业司法力量遇上基层组织的“土办法”,当法律条文遇上温暖的民俗调解,高原牧区的执行难题正被逐一化解。正如执行局干警常说的:“草原再广,我们的脚步能到;风雪再大,联动的力量能扛。这张网,连着司法公正,更系着牧民的心。”

图片

千里奔袭护权益

牧区执行难,难在“标的分散、跨域频繁、对抗性强”,河南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始终攥紧“强制力”的拳头,以“繁简分流、失信惩戒、跨域联动”三措并举,让生效判决从“纸上权利”变为“真金白银”。

今年5月11日至22日,一场跨越5000公里的“千里奔袭”,成为执行局“铁腕执法”的生动写照。

“法官,我的血汗钱追不回来了吗?”格桑(化名)攥着生效判决书,声音哽咽。他在河南县经营一家小卖部,2022年被张某拖欠货款8.6万元,多次催讨无果后起诉胜诉,但张某早已离开青海,下落不明,格桑来到法院寻求解决办法。类似联系不到或规避执行的“跨省失信被执行人”当时还有7名,涉案金额从2000元到12万元不等,申请执行人多是牧区的小商贩、牧民,每一分钱都关乎生计。

“绝不能让胜诉判决成为‘法律白条’!”执行局当即回应,成立跨省执行组,由副院长带队,3名干警组成攻坚队,目标直指浙江、安徽等地的8名被执行人。从海拔3500米的高原奔赴平原地区,他们要克服的不仅是地理距离,还有“醉氧”带来的头晕乏力,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决心。

首站是浙江省温州市。其中一名被执行人李某拖欠河南县牧民才某的冬虫夏草货款,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执行组联动温州市人民法院,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发现,李某名下有一辆轿车,但登记在其妻子名下。“凌晨5点行动!”执行组与当地公安制定方案,趁李某在家时突击。当干警们亮明身份,李某惊讶道,“就为了2000块钱,你们从青海追到温州……”当天,他便让家人转账结清欠款。

……

步履不停,11天里,执行组辗转浙江、安徽4个地市,行程5000多公里。最终,8起跨省案件全部执结,查扣车辆2台,执行到位金额29万余元。格桑也如愿拿回了8.6万元货款。

这场千里奔袭,不仅执结了案件,更彰显了河南县人民法院“不向距离低头、不向困难妥协”的决心。“简案快执不拖延,难案攻坚不退缩”,这是河南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工作准则。针对标的小、事实清楚的案件,实行快执机制,通过电话调解、线上扣划等方式高效办结;对涉及跨区域、多财产、对抗激烈的“硬骨头”案件,则成立专项攻坚组,制定“一人一策”执行方案,集中力量突破。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一律纳入失信名单,通过法院官网、牧区公示栏等渠道公开曝光;联动公安、交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冻结账户等惩戒措施,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去年以来,已有32名被执行人因无法忍受“处处受限”,主动履行了义务。

近三年,河南县人民法院执行率高达91.73%。其中,“3+1”核心指标、“3+1”黄金指标、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等指标位居全省、全州前列,有财产可供执行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100%。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执行干警们在风雪高原上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司法答卷。正如王晓翠所说:“高海拔挡不住司法为民的脚步,距离远隔不断公平正义的传递。”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