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未爱守心 共护未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月活动
时间:2025-10-22 15:26来源:青海法治报责任编辑: 陈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切实提升辖区内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响应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未爱守心共护未来”法治进校园宣传月活动的号召,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系列法治宣讲活动,走进辖区中小学和公共场所,以多样化形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守护青春的“铠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坚实法治屏障。

图片

精准部署,拉开法治宣传序幕。9月初,城东区人民检察院法治宣讲团走进西宁市博文学校、周家泉小学、晓泉小学,以“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为核心主题,正式拉开宣传月活动序幕。活动中,宣讲检察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个维度,采用“案例+法条”的讲解形式,剖析了未成年人在校园、家庭、网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引导学生们学会识别危险,为新学期的校园安全筑牢法治第一道防线。

延伸阵地,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9月5日,城东区人民检察院将宣传阵地转移至城东区“青英·湟韵驿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现场,检察官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展示法治海报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知识。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如何防范孩子网络沉迷,校园欺凌的早期干预等问题,检察官进行了耐心解答,进一步强化家庭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图片

互动课堂破壁垒,性侵防护知识入脑入心。9月16日,城东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走进西宁市十里铺小学与西宁市育才学校,开展以“守护童真远离性侵”为核心主题的法治讲座。干警们改变传统“单向灌输”模式,以鲜活的案例故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得更加通俗易懂。讲座中,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是情景互动环节。干警们用情景互动方式模拟陌生人求助,熟人过度亲密接触等常见风险场景,邀请学生主动上台扮演“当事人”,在干警的引导下练习如何拒绝不当要求、如何向信任的成年人求助。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学生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防护技巧,更有效消除他们面对此类话题时的羞涩与恐惧,让自我保护意识真正扎根心中。

情景剧演绎强共鸣,多维主题覆盖校园安全。9月17日,城东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城东区人民法院走进中庄小学与博文学校开展法治宣讲活动。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将主题拓展为“校园欺凌预防+性侵防护+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宣讲团队向同学们演绎原创情景剧,以“哪吒”为主角生动展现了校园欺凌的隐蔽性、危害性,以及正确的应对与解决方式。另一部预防性侵情景剧则通过还原校园周边陌生人搭讪,网络聊天陷阱等场景,直观演示如何辨别危险、如何果断拒绝、如何留存证据并寻求帮助,与法律知识讲解形成深度呼应。

图片

青春代价引深思,法治敬畏照亮成长之路。9月29日,城东区人民检察院联合青海省建新监狱、城东区人民法院走进西宁市第二十八中学将法治宣讲的重点转向中学生群体,为学生带来原创法治情景剧《青春的代价》。剧中展现了未成年人在冲动、侥幸心理驱使下走上违法道路的过程,以及案发后内心的懊悔与无助,演员们精湛细腻的表演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与违法犯罪的沉重代价。情景剧结束后,检察干警结合剧情,向学生们详细解读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强调年龄不是违法的借口,提醒学生们在面对矛盾冲突、不良诱惑时,要保持理性思考,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坚决不触碰法律红线。

在此次“未爱守心共护未来”法治进校园宣传月活动中,城东区人民检察院通过“互动讲座+主题情景剧”的多样化形式,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全学段覆盖,从单一宣传防护知识到多维法治观念的深度传递。今后,城东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检校合作”机制,结合未成年人成长特点,不断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将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日常,真正让法律知识成为守护未成年人青春成长的明灯,为构建平安、和谐、法治的校园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