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鹰隼、秃鹫……这些驰骋草原、翱翔蓝天的高原精灵,如今有了更多的“守护者”。今年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携手多部门,联动热心群众,开展13次紧急救援行动,成功解救13只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经专业照料与科学养护,这些生灵已陆续重返自然,而这一连串温暖救援,正是共和公安“平安原野”专项行动守护高原生态的生动缩影。

筑牢“第一防线”
每一次野生动物的成功获救,背后都藏着群众及时发现与暖心守护——这道由群众撑起的“第一防线”,成为共和县野生动物保护最坚实的底色。
初春时节,共和县铁盖乡的草丛里,一只腿部骨折的灰鹤低垂着脑袋,在枯草中艰难挣扎。路过群众发现后,当即拨通共和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报警电话。接到报警后,环食药侦大队民警火速赶往现场,及时查看灰鹤身体状况进行治疗,助其驱散寒意、补充体力。
盛夏的214国道旁,一场跨越百公里的救援温情上演。一名河南省籍游客驾车途经时,发现一只腿部流血的秃鹫蜷缩在草原上,游客小心翼翼将其放置车内,随后驱车200多公里,专程将它送到共和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让受伤的秃鹫得到专业救治。
深秋的青海湖畔,一名牧民群众在草场发现了翅膀被折断的大鵟。担心随意挪动会造成二次伤害,牧民群众急忙脱下身上的外套,轻轻将大鵟裹住,第一时间拨通了共和县公安局二郎剑派出所的电话。
无独有偶,村民还偶遇山间落单的马鹿幼崽,担心幼崽遭遇天敌,便静静守在原地,直到民警赶到才放心离开。从往来游客到草原牧民,从山间村民到普通群众,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伸出援手,为高原上的生灵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搭建“绿色通道”
每次接到群众求助后,共和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与辖区派出所民警、辅警立刻启动快速响应机制,针对不同野生动物的习性“量身定制”救助方案。面对警惕性极高的鹰隼,民警会用柔软的布巾轻轻蒙住它的眼睛,避免其因应激反应扑腾受伤;照料骨折的大鵟时,特意将鲜肉切成小块,方便它吞咽消化,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对生命的敬畏。
为了让救助更专业、更高效,共和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主动牵线,与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西宁市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搭建“生命绿色通道”。遇到受伤严重的野生动物,第一时间移交繁育中心,由专业人员开展伤口缝合、骨折固定等精准治疗;若是受轻伤的鸟类,待其伤势好转、体力恢复后,民警会专程挑选适合的野外开展放归,确保它们能顺利适应自然、重返家园。截至目前,13只获救的野生动物已全部成功回归自然。

守护高原生态
“大家可别小瞧这些生灵!秃鹫能清理草原腐食,大鵟专吃啮齿类动物,它们都是守护草原的‘生态卫士’,少了谁都不行!”每一次救助现场,都会变成一堂生动的生态保护课。
今年以来,共和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警、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工作人员会结合野生动物救助案例,为群众讲解野生动物保护法,在现场也会反复叮嘱:“遇到受伤动物不要惊慌,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普法宣传从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将生态保护意识融入群众日常的暖心实践。共和县公安局让守护自然的理念深植牧民群众心中,而这份守护从未止步。自“平安原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和县公安局不仅聚焦野生动物救助,更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案件打击、生态保护宣传等工作,从源头遏制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从群众的温暖援手到部门的专业联动,从个案救助到系统守护,共和公安以点滴行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让高原生态底色愈发鲜亮。
共和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深化“平安原野”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警民联动、部门协作的生态保护机制,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参与到高原生态守护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