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青铜峡鸟岛湿地,天高云淡,芦花摇曳。成群的候鸟或振翅掠过水面,或悠然觅食浅滩,宛如一幅流动的生态画卷。
而在这自然美景间,一块块设计精致的黄河保护和鸟类保护解说牌,成为黄河沿岸特有的“法治风景线”,让游客在观鸟之余,将黄河保护法中“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治精神印入心田。
“妈妈,快看!这里的鸟好多啊!”10月14日,七岁男童轩轩踮着脚,指着路线图兴奋地喊道。他的母亲李青兰用手机拍下候鸟翩跹的瞬间后,不禁给身边的家人感慨:“以前带孩子看鸟,只是看看热闹。现在这些解说牌不仅讲清楚了候鸟的迁徙故事,还用通俗的语言注释了保护栖息地、保护鸟类的法律条款。孩子指着牌子问我‘破坏栖息地是不是就像拆掉小鸟的家’,这种直观的教育比书本上的说教更有力量。”
一旁正在擦拭解说牌的湿地巡护员王学先也听到了李青兰的感慨,他接过话茬说:“自从立了这些牌子,来旅游的人更自觉了。有人看到地上有塑料袋都会主动捡起来,还有人会提醒同伴不要大声惊扰鸟类。法律条文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大家心里,保护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宁夏吴忠市创新普法形式,将法治元素巧妙“嵌入”黄河沿岸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中,让普法宣传“活”起来:
——在青铜峡鸟岛湿地,候鸟迁徙路线图与黄河保护法条款解说牌相映成趣,科普宣教馆成为公众“看、听、学、研”的生态法治课堂。
——在渠首管理处附近的唐徕闸水利法治文化长廊,古今水利律令谱系娓娓道来灌区的法治守护古渠的传承。
——在历史名镇高闸镇,利通区法治馆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村级普法阵地则让公共法律服务走到群众身边。昔日普通的休闲地,如今成了受欢迎的“普法打卡地”。
保护黄河,重在行动。吴忠市整合司法、水利、环保、林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力量,打出联防联控“组合拳”。在湿地库区,“清风行动”利剑高悬,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野生鸟类行为,常态化巡查制度让盗猎行为无处遁形。2021年以来,保护区内的诱捕装置绝迹,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数量持续增长。
“检察院和我们联合开展的‘水行政执法+公益诉讼’行动,效能凸显。今年以来我们常态化开展乡村四级河湖长巡查行动,巡河员、保洁员累计巡查河湖133920余次,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168件,清理垃圾8.36万吨,拆除违法建筑3.67万平方米,河湖岸沿线面貌焕然一新。”吴忠市河湖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赵光博说。
针对黄河沿岸不同群体,吴忠市开展“分众化”精准普法。对青少年,组织“观鸟+普法”研学,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法治与生态的种子;对农户,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用方言小品、法治短剧等普及黄河治理知识;对企业,“服务企业普法宣讲团”上门开展“法治体检”,明确生态环保责任清单,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共护碧水蓝天。通过“场景融入”让法治可见可感,通过“部门联动”让宣传有效有解,通过“分众赋能”让群众懂法用法。
吴忠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黄河干流吴忠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湿地候鸟种类逐年增加,涉黄河生态违法案件明显下降,“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已成为沿黄群众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