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难题,现在我既能安心工作,又能照顾好孩子,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综治中心调解室,栗女士紧握调解员的手,眼眶湿润。这位正处于哺乳期的妈妈,因企业改制调岗问题陷入困境,最终在综治中心的帮助下,与企业达成了妥善的解决方案。
相似的场景,在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综治中心每天都在发生。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让群众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化解烦心事”。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上万起,化解率超过90%。
“综治中心让事情有了转机”
“四家用热单位长期不结款,我们资金压力特别大,连采购供暖物资都受到了影响。”呼和浩特富泰热力公司新华东街供暖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周先生至今还记得那场持续数月的欠费纠纷,就在企业准备提起诉讼时,新城区综治中心主动找上了门。“他们不是简单地把我们叫到一起开会,而是提前把每一笔账都梳理得清清楚楚。”周先生说:“原本可能要打一年官司的纠纷,最终在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悉心调解下,不到一个月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过去老百姓有了矛盾纠纷,往往要跑好几个部门,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现在只要走进综治中心,就有专人引导、分类处理,还能多方联动调解,省心又高效。”谈起综治中心的变化,新城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孙爱萍欣慰地说道。
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综治中心运行以来,严格按照“五有”标准建设,整合多部门资源,实行“常驻+轮驻+随叫随到”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其中,新城区综治中心共受理纠纷6343件,化解4758件;赛罕区构建起三级联动体系,区级中心今年受理纠纷553件,镇街级受理纠纷575件,化解率显著提升;回民区纠纷化解率达95.07%;托克托县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6%。高效的化解工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只进一扇门、化解烦心事”的便利与温暖。
“我感觉天都亮了”
“他们不仅帮我们算清了账,更修复了姐妹情。没有他们,我们这个家可能就散了。”赛罕区昭乌达路街道的一起家庭纠纷因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而起——任某花老人去世后,名下土地份额的补偿款归属问题成了导火索,让本应亲近的姑嫂形同陌路、势如水火。
“双方对立情绪严重,连面都不愿意见。”赛罕区综治中心友间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刘亚斌回忆道。面对这一僵局,他先从村委会调取了20多年前的土地承包档案,一页页翻查原始记录。“这块地是1998年划分的,当时您的母亲还在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相关继承法规,这部分补偿款应依法分配……”刘亚斌把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成当事人听得懂的家常话,耐心向双方释法析理。
“我们帮她们一笔一笔核对每块地的面积、补偿标准,数据摆在面前,谁都觉得公平。”更关键的是情感的疏导,刘亚斌一次次上门,有时在嫂子家耐心做思想工作,有时陪妹妹在村委会调解到日落,唤起了一家人过往和睦共处、其乐融融的记忆。
“那天在调解室里,刘调解员对我说‘你们是一家人,不能为了钱断了情。’”小姑子任女士红着眼眶说:“我当时眼泪就落下来了。”经过多轮沟通,姑嫂最终冰释前嫌,手拉手坐在一起,达成了分配协议。
在和林格尔县,刚被调岗又遭欠薪的张先生一度情绪崩溃:“我孩子刚上初中,家里就靠我这份工资生活……”和林格尔县综治中心接案后,当天就组织人社、法院、工会三方介入。“他们不是简单的施压,而是真心帮企业想办法,努力为我解决难处。”最终,企业不仅结清了欠款,还为张先生安排了合适的岗位。“走出中心那天,我感觉天都亮了。”张先生高兴地说。
一起起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得益于综治中心的实体化运行。据悉,各旗县区综治中心积极推行“五办”即“接办、交办、督办、代办、商办”流程,并结合“三段式”“两类终结”“三单两函”“一案一卷”等制度流程,确保每一起纠纷都有人管、管到位。
“谢谢你们让我还能相信公平”
“4年了,我以为这钱永远要不回来了……”农民工贾先生和工友们完成牧场安排的工作后,却被雇主拖欠工资长达4年之久。没有合同、没有欠条,连老板都找不到,孩子们等着交学费,那段时间,他整夜睡不着觉。为此,他走进了土左旗综治中心,但当时并没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工作人员耐心倾听事情原委后,迅速将案件交办至劳动监察部门,并启动“商办”机制,召集信访、农牧、公安、法院等部门进行多方协调。
“会上,各部门一起给承包方讲政策、摆事实,使对方当场承诺一周内结清我们的工资。”拿到8万元拖欠工资款那天,贾先生专门给调解员发了一条短信:“4年了,谢谢你们让我还能相信公平。”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建强基层综治中心、创新“微治理”模式,全力推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其中,回民区构建了三级综治工作体系,在社区层面建立了“铁三角”微治理机制;新城区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赛罕区实现229个村(社区)综治阵地标准化,推选楼栋长7394名;清水河县城关镇划分81个网格,配齐网格员和党小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同时,各旗县区还通过明确政法委员职责、规范场所功能、优化网格设置、加强网格员保障等举措,全力夯实基层基础,使综治中心成为风险防控的“前沿哨所”。
从解决企业陈年欠账到化解家庭内部积怨,从保障农民工辛苦钱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呼和浩特市各级综治中心正通过其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现高效化服务,悄然改变着基层社会治理的面貌。“综治中心不是简单地多挂一块牌子,而是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流程再造,实现基层治理从‘碎片化’到‘系统化’、从‘管理本位’到‘服务本位’的转变。”呼和浩特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赵玮告诉记者。
综治中心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平台,更是凝聚人心、传递温度的纽带。随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有矛盾找中心”成为群众的普遍共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首府、法治首府筑牢根基,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贡献“青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