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二楼的知识产权审判团队办公室时常亮着灯光,堆积如山的卷宗旁,法官们敲击键盘的声音“哒哒”作响……
自2022年5月1日起,铁西区人民法院开始跨区域集中管辖四平市范围内标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与此同时,铁西区人民法院将知识产权保护视为“护创新、稳预期、促发展”的核心使命,组建了由资深法官牵头的知识产权审判团队,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制定制度,以便更好地迎接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的挑战。
法官王凤在审理某机电公司诉张某、吴某及李某、林某商标侵权案件时,为了查明张某夫妇的“刷单”轨迹,与法官助理连续3个夜晚逐屏分析订单时间、收货地址与评价内容,最终发现了200余条虚假交易记录。
庭审当天,当张某看到法院调取的公司注销前的银行流水,其中多笔资金直接转入其个人账户时,当场表示:“本以为公司注销就能一了百了……法官,我们知道错了!”王凤则告诉他们:“法律不会让任何侵权行为‘金蝉脱壳’,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逃避责任,就必须对后果负责!”最终,两起案件分别判决赔偿6000元与7000元。
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往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原告权利是否确定及权利归属存在不同认识;对被诉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以及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存在不同认识;对赔偿数额存在不同预期。据此,铁西区人民法院通过释法明理,引导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结果形成合理预期,缩小利益平衡差距,并视具体情况确定调解工作方向,推动当事人以调解的方式结案。
2024年3月,铁西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件。某品牌连锁企业发现四平市某理发店店名与其公司名字几乎完全相同,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该理发店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8万元。法院开庭审理时,被告告诉法官,自己受教育限制,并不知道商标是什么,也不知道哪些是注册商标,更不知道自己核准登记的店铺名称会侵害他人商标。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摘除门头。法官考虑到被告是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小、经营收入有限,遂酌情判定被告赔偿原告3000元。
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原告的诉讼目的存在多样化特点。因此,铁西区人民法院全面分析各方当事人的实质诉求,找准利益平衡点,进而找到调解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当事人寻找“共赢”的调解方案。
法官牟嘉在审理一起制假、售假案件时,面对扣押在案的涉及8种品牌、超万件的假冒服饰,以及装满两块硬盘的电子数据和错综复杂的上下线关系,他带领团队逐一分析假货物流单号、交易资金流水,在海量数据中准确锁定了销售数额和违法获利。经过连续两周的加班,牟嘉笔记本上的犯罪图谱准确呈现了该案全貌。庭审时,考虑到被告均已认罪认罚,且已全额退缴违法所得、主动缴纳罚金,法院依法适用了缓刑。
近年来,铁西区人民法院取得了知识产权结案率达98%、调撤率达90%的亮眼成绩。正如院长丁峰在知识产权保护审判工作会议上所说:“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们既要跑出司法效率的‘加速度’,更要跑出公平正义的‘耐久力’。每一个挑灯夜战的夜晚,都是在为创新者点亮前行的路灯;每一份精益求精的判决,都是在为市场秩序筑牢坚固的基石。”
前行不止,步履不停。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中,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将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真格措施”抓落实,不断学习借鉴先进法院的优秀经验做法,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开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