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司法干部董朝霞,便在石坝小学上起法治课。远在30公里外的团堡派出所民警孙学,向田间的山药采挖师傅们讲解反诈知识;元堡乡村民喜事现场,“总管开讲”的总管们巧妙地将村规民约编成顺口溜,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这些看似平常的一个个画面,共同编织起利川市“法律三进”的生动图景。
律师进村,扎根基层的法治守护者
都亭街道教场社区是利川主城区人口最多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里,值班律师小王耐心接待居民咨询。“遇到法律问题,我们第一个想到这里,不走弯路。”社区居民老刘说。
因架空层权属和停车收费问题,都亭街道香山甲第小区业主与物业曾对峙一年多。驻社区律师介入后,通过专业分析、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图为律师进村调解林地纷争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首家“乡村振兴法务学院”2024年在利川成立。这一创新举措,源于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在柏杨坝镇齐心村的派驻工作。
不仅投入50余万元购买学习资料和办公用品,法务学院还组织经验丰富的讲师团开展系列讲座。两年来该学院培育500余名“乡村法律明白人”骨干,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要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法务学院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利川已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实现“律师进村”全覆盖,建立村(社区)法律服务站589个,配备142名专职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三年来,他们提供法律咨询5.8万余人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
干警进校,守护青春的法治引路人
“法治副校长不是虚职,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利川市司法局24名新选任的法治副校长接受岗前培训时,培训讲师的话掷地有声。
在利川市委政法委统筹下,利川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和司法局选派干警走进该市学校、幼儿园,实现“一校一法治副校长”。
利川市检察院将法治副校长履职与一般性预防公益诉讼理念融合,围绕校园安保、食品、消防等六大核心领域,在开展法治宣讲的同时,同步开展“开学季安全隐患专项排查行动”。
图为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在谋道镇长坪小学,镇司法所与派出所携手打造的“法治第一课”别开生面。警报拉响,干警指导有序疏散,让孩子们在模拟演习中学到了生命至上的真谛。
都亭街道组建的普法团队,如一股法治清流,流进每所校园。“法治教育要像春雨,润物无声。这些干警用爱心和专业,为孩子们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法治纽扣。”都亭二小副校长刘兴田说。
截至目前,利川市法治副校长已实现全市239所学校、幼儿园全覆盖,举办秋季开学季“法治第一课”300余场,惠及师生15万余人次。
法治宣传进千家万户,织就城乡普法网络
“要不是听了‘婆婆嘴’讲堂,我这3万多元血汗钱就打了水漂。”团堡镇的居民赵某说。那天,他接到冒充“山西警方”的诈骗电话,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
千钧一发之际,他想起民警“婆婆嘴”安全讲堂反复宣讲的反诈知识,及时识破骗局。团堡“婆婆嘴”今年开展宣讲110余次,普及数万群众。民警黄华说:“我们宁愿磨破嘴皮,也不愿看到群众受害。”
图为“法治集市”挤满了前来咨询的群众
在南坪乡朝阳村,“法治六点半”普法宣讲准时开讲,利川市法院、检察院的干警与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拉起了家常。
“诉状怎么写?”“我的土地被占了怎么解决?”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自己遇到的烦心事、恼火事。法官张利琴、检察官向倩逐个解答村民的疑问。
通过持续深入的法治宣传,利川已构建起“市-乡-村”三级普法网络,培育“法律明白人”4280名,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9个。
通过“法律三进”的深度融合,利川构建起“政法机关+学校+家庭+社会”多元联动格局,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如今,从校园到田野,从社区到村落,利川以“法律三进”为笔,描绘出一幅基层治理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