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柏临河治理:宜昌伍家岗区检察院的 “生态守护战”
时间:2025-10-25 08:42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安羽

秋分时节,湖北省宜昌市柏临河下游湿地公园内,3000平方米向日葵花海沿河岸铺展,如彩色绒毯裹着碧波。河道中,三五只白鹭时而静立浅滩化作“水中剪影”,时而振翅掠过水面划出银线,与潋滟波光共舞自然韵律;河岸旁,市民漫步亲水步道,在花海与碧水交织处定格笑脸。“搁三年前,这里臭得人都得绕着走,哪敢想能玩水赏花。”居民的感慨,道出了柏临河的蝶变。这场蜕变背后,是宜昌市伍家岗区检察院“守护柏临河”专项行动的持续发力——以技术赋能破局、以跨域协同聚力、以长效机制固效,一套系统化“检察方案”为流域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与技术检测公司工作人员在柏临河排水口处进行污水取样

铁腕治污:破解流域生态之困

柏临河是长江北岸一级支流,全长57.3公里,流经夷陵、高新、伍家岗三辖区,曾是滋养数十万居民与农田的“母亲河”。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这条母亲河逐渐沦为居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沟”:河道漂浮塑料袋、枯枝败叶,多个排放口涌出泛白沫的污水,河水呈深褐色;下游区段排污管网年久失修,多处塌陷堵塞,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直渗河道;中游区段雨污管网混接错接,雨天大量污水随雨水涌入;上游还存在污水直排、筑坝拦水等隐患。

“2023年第一次去柏临河排洪沟取样,戴着口罩都被熏吐了。”伍家岗区检察院检察官的回忆,道出了当初治理的迫切。彼时生态监测数据更触目惊心:柏临河入江口猫子咀断面作为全市34个国省考断面中唯一不达标水体,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河边植物都蔫蔫的,大雨后还能看到死鱼浮上来,傍晚散步从不敢靠近。”常在河边垂钓的雷某说。

面对污染难题,伍家岗区检察院率先从管网整治突破,创新“空天地”立体化排查模式:通过无人机航拍精准定位可疑排污口,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取样锁定污染物来源,检察官徒步走访居民小区、工厂企业,调取管网维护记录,会同辖区职能部门摸清塌陷、老化管道具体位置,在排洪沟管线图上一一标注,附上100多张现场照片、9份检测报告,为监督筑牢基础。

针对行政机关监管履职不到位问题,伍家岗区院并非“一建议了之”,而是推行“检察建议+整改清单+跟踪台账”模式:诉前检察建议不仅明确整改要求,更附具体问题点位分布图;检察官定期会同城管、环保等部门现场核查修复进度,每月对照台账评估成效,未达标的限期补改。在这套精准监督下,伍家岗区针对柏临河治理共投入200余万元专项资金,将37处点位纳入市级两网混错接改造,修复5处塌陷点位,新增6个重点路段实时监控,辖区污水渗漏问题彻底解决。

治理前的柏临河排水口处水质污浊

治理后的柏临河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排水口水质清澈

协同联动:织密跨区保护之网

流域治理,难在跨区协同。柏临河水质曾因“下游治理、上游污染”反复波动,伍家岗区院敏锐察觉问题后,立即启动“跨域溯源”工作机制——在宜昌市检察院统筹支持下,伍家岗区检察院成立跨区域办案组,沿河道向上游追踪污染源头。办案组采用“分时段蹲点+水质动态监测”策略,在工业园区、居民集中区等关键点位蹲点取样,在雨天、夜间等污水排放高发时段用摄像头24小时监控,最终锁定症结:柏临河中游多处雨污管网混接错接,仅某工业园区周边就有3处雨水管网混入大量工业废水直排,雨天污染浓度更是平日的3倍。

尽管伍家岗区院多次会同当地政府组织综合执法、住建、环保等部门召开协调会,明确整改责任与时限,但管网整改因“资金缺口大、施工协调难”进展缓慢。整改期限届满,发现仍有劣五类污水直入雨水排口后,伍家岗区院果断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采取“诉前沟通+庭审示证+整改承诺”递进式策略:开庭前向被告行政机关详细出示监测数据、现场视频等证据,阐明不履职的法律后果;庭审中邀请人民监督员旁听,增强监督公开性;最终促使行政机关作出整改承诺并制定分阶段方案。

此次办理不仅解决了柏临河中游地区管网混接问题,更推动建立柏临河流域跨区域污染治理协调机制,明确各辖区“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清单,为流域协同保护提供制度支撑。

固本惠民:筑牢生态民生之基

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态红利惠及群众。伍家岗区院将监督重点从“问题整改”转向“系统保护”,创新推出“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模式,继续联合柏临河上游的环保、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全域排查行动”:水利部门排查拦水坝,农业部门排查外来物种,环保部门排查排污口;同时通过当地镇政府发动村民提供污染线索,最终发现上游3处污水直排口、外来入侵物种,以及多处拦水筑坝影响行洪与生态流量等问题。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伍家岗区院分类施策:对污水直排,建议“溯源+治理”双管齐下;对外来物种入侵,督促农业部门制定《福寿螺清理专项方案》,明确人工捕捉、生物防治措施;对无序筑坝,协调水利部门区分“拆除”与“改造”处置。为确保整改实效,还建立“整改效果评估机制”,邀请生态环境专家评估修复效果,未达标的要求重新整改。

在检察监督推动下,柏临河上游地区启动生态修复工程:组织专业队伍与村民志愿者开展“清河护岸”行动,常态化开展河道养护巡查,成立专业清理队伍,累计清理成螺5640公斤、卵块1165公斤,投放100余只麻鸭啄食幼螺,清除芦苇等高杆水生植物780平方米;对重点排污口进行溯源并封堵,组织专人对沿线市政雨污管网开展全方位排查,防止污水溢入;对3座坝体进行生态化改造,保障枯水期生态补水。

如今的柏临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白鹭等野生鸟类成为“常客”;下游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更深远的是,宜昌伍家岗区院推动建立的“行政执法+司法监督”长效治理模式,将水质改善与履职成效挂钩,调动各辖区治理积极性,督促各辖区严格执行宜昌市政府出台的《柏临河流域生态补偿方案》,落实“恶化受罚、改善受偿”政策,将检察监督的有效做法转化为制度规范,实现从“被动整改”到“主动治理”的转变。

夕阳西下,柏临河畔向日葵在余晖中摇曳,白鹭在浅滩悠闲觅食。这场检察守护,不仅让一条污染河流重归清澈,更以法治力量诠释了生态保护的民生温度。正如宜昌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建桦在《检察日报》专题报道中所说:“柏临河的蜕变,是长江大保护的一个缩影。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