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重庆城口法院用专业的法律素养解“法结” 用温暖的为民情怀化“心结”
时间:2025-08-08 15:11来源:重庆长安网责任编辑: 李鸽


“一个鸡蛋还没散黄,一笔写不出两个罗字哩!”近日,面对情绪激动的罗某甲和弟妹张某,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法院法官魏兴用略带“土味”的话说道。

原本相亲相爱的罗氏一家,如今为了这块承载着儿时记忆的土地剑拔弩张。罗某甲、罗某乙系亲兄弟,原一家人均居住在地名为“老屋基”的家中。随着各自成家、父母离世,“老屋基”逐渐演变为栽种农作物的土地。后罗某乙因病去世,罗某甲发现自己长期耕种的“老屋基”土地登记在了罗某乙儿子的名下。一边是土地的合法登记问题,另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当调解陷入困局时,如何破局成为法官魏兴亟需解决的难题。

联建+共建,理顺“解题思路”。经过一番调查,魏兴发现该土地纠纷本身不复杂,但是亲情一旦产生裂缝便难以愈合。为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避免“家庭小纠纷”演变成“感情破裂大诉讼”,城口县法院庙坝法庭积极发挥“红城有法陌上天平”党建品牌作用,启动“一庭两所”机制,联系罗家所在村党支部,扩大解纷“朋友圈”,与经验丰富的司法所调解员、深谙村情民意的村党支部书记组成联合调解小组,一起到群众中去,将调解桌搬到群众家门口。

多元+联调,优化“解题方法”。“父母离世,我独自在这地上辛苦耕种二十多年,春种秋收,汗水都浸透了田埂。他们都在外经商,怎么这地突然就在他名下了?”罗某甲无奈地说道。

“大哥,罗某乙在世的时候你们不说,他这才过世几年哦,你们就这个样子了,‘老屋基’既然登记在我们证上,那就是我们的。”弟妹张某听到大哥因为土地的事情如此激动,也不甘退让。面对罗某甲的诉求和张某手持的土地证,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一度激化。亲情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变得脆弱,一场家庭内耗似乎难以避免。

“你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人啊,为了这么点土地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传出去多不好听咯。”村支书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兄弟姊妹一起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现在二弟走了,留下他们孤儿寡母,大哥作为长辈,是不是也该多一份担当?”司法所调解员试图引导双方回忆过往的手足之情,体谅彼此的现实难处。

“土地承包以户为单位,罗某乙去世后,张某及其儿子作为家庭成员,对其名下的土地仍享有权益。若允许罗某甲继续耕种该土地,既可以避免土地撂荒,也是你们罗家人亲情的延续。诉讼有风险,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接下来,魏兴从法理情的角度阐释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土地价值以及诉讼可能面临的风险。

党建+治理,提升“解题效率”。经过数小时耐心细致的法理分析和情感疏导,最终,罗某甲与弟妹张某达成一致意见,在充分保障张某母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同意由大哥继续耕种该地块。一场可能对簿公堂、割裂亲情的纠纷就此化解。

近年来,庙坝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红城有法陌上天平”党建品牌,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常态化开展“一庭两所”支部联建共建活动,联合多方力量,以接地气的调解方式,在田间阡陌、在群众身边,用专业的法律素养解开“法结”,用温暖的为民情怀化解“心结”,始终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宗旨,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