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机器人管证物、AR轨迹追踪……这个办案中心智能度拉满!
时间:2025-08-26 15:00来源:四川法治报责任编辑: 李鸽

“以前送嫌疑人体检,往返医院、排队等候,没两个小时根本办不完。涉案财物管理更是头疼,3名民警带4名辅警都忙得团团转。”近日,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殷翔站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智能体检区前,指着正在接受20分钟全流程体检的嫌疑人感慨道。

如今,2名民警加1名辅警就能精准管理涉案财物,省下的警力,全部用在了破案攻坚的“刀刃”上。这背后,是一场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的静默革命。

全链条重构

打造执法效能“倍增器”

2025年1月1日投入使用的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这场革命的“中枢神经”。中心构建“一站式集中办案、合成化协同作战、智能化闭环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将分散的执法环节压缩成“流水线”上的精密齿轮。

记者看到,在智能办案区,无感定位系统与AR轨迹追踪技术织就“电子防护网”。一天夜里,监控大屏突然发出“嘟嘟嘟”的人员倒地预警,值班民警与医务人员11分钟内就化解了一起嫌疑人突发健康风险。这套无感定位与AR轨迹追踪系统构筑起全天候“电子警戒线”,能对区内人员进行全天候实时跟踪,对异常行为即时预警干预。更关键的是,它打通了各警务平台壁垒,实现了人员背景自动核查、办案流程自动管控、活动轨迹自动生成、异常行为自动预警、视频资料自动提取的“五个自动化”,覆盖率高达100%,构筑起防患于未然的智能防线,中心运行至今保持安全“零事故”的纪录。

在涉案财物管理区内,激光导航机器人正与6轴机械臂协同作业。“数字芯片毫秒级定位,流转效率提升30%。”民警演示时,中央智控平台的三维可视化库容管理系统清晰呈现每件物品的流转轨迹,形成从入库、保管到流转调用的全闭环数字化监管体系,迈入“智能闭环监管”新时代。温湿度自适应调控系统与区块链存证技术结合,让涉案财物管理准确率始终保持100%。

案卷管理也迎来数字革命。物联网赋能的智能案管柜终结了“抽屉卷宗”时代,通过条码、数据库技术实现从上传、登记到归档全链条数字化留痕,案卷合规率达100%。中心严格执行“统一上传、统一登记、统一入柜、统一借用、统一归档”制度,并通过系统关联自动提示办案时限,有效提升办案效率。

微信图片_20250820142837.jpg

数据破壁

合成作战释放“新质战斗力”

“中心创新建立的大数据基座,打破警种壁垒,汇聚刑侦、网安等专业力量常驻。”殷翔说道,当办案民警需要深挖线索时,分类分级保障机制即时响应——重大案件提供“精研报告”,形成“全息档案”支撑实战。

“现在就像给侦查员装上超脑。”刑侦民警指着屏幕上的线索碰撞图谱说。通过多维数据融合,中心为案件办理提供“一站式”“套餐式”支撑,推动侦查质效几何级提升。

微信图片_20250820142846.jpg

法治温度

在刚性执法中守护向阳花开

法律的目光应当锐利,但注视孩子的眼神需要温度。执法刚性与人文关怀在高新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细节处交融。

未成年人审讯室设置智能单透玻璃,监护人可全程陪同;建立未成年人保护“阳光工程”,高新区公安分局联合高新区检察院、华西妇女儿童医院设立“成都高新区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让未成年人可一站式完成询问、取证、身体检查和心理安抚,最大限度避免二次伤害,诠释了“阳光下的守护”的深刻内涵。

微信图片_20250820142851.jpg

全域升级

创新法治公安的“成都样板”

作为全国示范窗口,高新区公安分局的经验正辐射全域。目前全市已建成23个区(市)县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总面积达42084平方米,青羊区公安分局、新津区公安分局等地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获公安部、人民日报点赞。从“分散作业”到“集约作战”,成都市公安局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枢纽,撬动警务流程再造、治理模式重塑,为超大城市法治公安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党委书记、分局长陶旭东说:“作为公安战线践行者,成都高新公安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全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谱写公安工作现代化新篇章。”(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刘冰玉 文/图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