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处理纠纷要跑好几趟法院,现在法官直接到市场里来调解,既省时间又省心!”
近日,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九鼎市场”)商户阿某面对前来普法宣传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驻104团法官工作室法官连连称赞。
作为西北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九鼎市场日均交易量庞大,矛盾纠纷频发。今年夏天,在阿某与买家的樱桃购销纠纷中,法官与调解员依托“法院+综治中心”一站式平台,历时4个小时促成双方和解。而这一案例只是该院推动纠纷源头化解的缩影。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通过创新基层解纷协作机制、打造“智慧司法服务站”、开展多样化法治宣传、建立调解员分层培训体系等多项举措,深度参与综治中心建设,全力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为辖区稳定发展筑牢法治基础。
“我们不仅要当‘裁判员’,更要当好‘调解员’和‘普法员’。”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济禹介绍,自2024年11月起,该院在辖区各团场综治中心设立了15个法官工作室和35个法官联络点,派驻23名业务骨干常态化下沉基层,形成“法官+调解员”联动模式,让辖区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
截至2025年8月,该院通过法官工作室向综治中心分流纠纷700余件,指导先行调解民生案件150余件,涵盖离婚、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等七大领域,纠纷源头化解率达89%。

目前,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通过定期开展调解培训和现场示范调解,已培育出18名金牌调解员,组织培训47场次,逐步构建起“司法资源下沉、调解力量前置”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没想到不用跑法院,通过屏幕就能完成调解和司法确认!”今年3月,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当事人张先生通过“智慧司法服务站”线上平台,在法官指导下与对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完成司法确认。这一场景得益于该院依托综治视联网平台打造的“三同步”服务模式,即矛盾纠纷实时指导、调解协议同步审查、司法确认即时办理。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已开展线上调解指导70余次,完成司法确认92件,平均解纷周期缩短至3天。通过整合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法院构建了“线上分流+线下处置”双轨机制,对复杂案件启动联合研判,并建立典型案例库共享机制,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幅提升了解纷效率,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智慧司法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群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的‘加速度’。”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宋琦颀表示,通过精准分流案件、有效整合基层解纷力量,该院已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的多元解纷新模式,实现了司法服务的全方位覆盖,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获得便捷的法律支持。

“遇到家庭纠纷,应该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今年7月,在某社区的“法治讲堂”上,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法官结合真实案例,为30余名居民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内容。今年以来,该院已举办“法治讲堂”23场,开展座谈交流10余次,围绕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热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普及法律知识。
“普法不是‘填鸭式’灌输,而是要‘精准滴灌’。”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党支部副书记焦颖介绍,今年以来,法院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宣传日等节点,开展专项普法活动,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手册》800余册。同时,建立“调解+普法”融合机制,在调解过程中嵌入法治教育,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辐射效应。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截至目前,辖区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提升至93%,群众司法满意度100%。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司法工作必须主动融入、精准发力。”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立表示,从协作探索到模式创新、从纠纷化解到明确方向,再到普法宣传营造氛围,目前法院已探索出一条“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多元解纷路径,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法院+综治中心”联动模式,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司法智慧,让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更加坚固,以法治之力护航辖区长治久安,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