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的田野迎来丰收的喜悦,十三师法院执行局聚焦涉工资、供暖费、借款等民生领域的小标的案件,开启了一场“民生权益保卫战”。
速执“血汗钱”彰显司法效率
“真没想到,拖了好久的工资,法院一天时间就帮我要回来了!”曾在当地药店务工的曹某拿到6594.23元执行款时难掩激动。
此前,曹某离职后被药店无故克扣工资,多次协商无果后,他向十三师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拿回自己的“血汗钱”。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局当即启动“涉民生案件优先办理”机制。
干警们第一时间与药店负责人取得联系,不仅详细阐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可能面临的信用惩戒、强制执行等法律后果,更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民生视角耐心释法说理。
在法律的震慑与情理的感召下,药店负责人迅速转变态度,当天便将拖欠的工资全额缴至法院账户。

当曹某从干警手中接过执行款时,连连感慨:“法院办事又快又靠谱,这钱攥在手里特别踏实!”
上门化解“取暖忧”传递司法温情
随着北疆气温持续走低,供暖季临近,一笔19172.03元的取暖费执行案,成为执行干警心中的“急事”。

某小区业主李某长期拖欠供暖费,供暖公司多次催缴未果后诉至法院,案件进入执行阶段。
为避免“一纸冻结”的简单化处理,干警们坚持“柔性执行”与“法理疏导”相结合,主动上门走访李某。面对李某“忙碌遗忘”的托词,干警们没有生硬施压,而是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供热供水供气管理办法》,细致讲解供暖费缴纳的公益性与强制性,同时阐明拒不履行判决对个人征信的长远影响。

“冬天供暖关系到一家人的冷暖,咱不能因小失大。”一番真诚沟通后,李某当场通过手机转账结清了全部费用。
这场“提前介入”的执行,不仅为供暖季扫清了阻碍,更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执行并非“冷冰冰”,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暖心服务”。
“雷霆”扣车破“失联”展现司法力度
小标的承载大民生,即便是标的额46700元的借款纠纷,执行局也始终保持“零拖延”的执行节奏。

案件中,被执行人张某为逃避还款义务,不仅拒接法院电话,更刻意隐匿行踪,让执行工作一度陷入“找人难”的困境。
“群众的胜诉权益不能因被执行人‘躲猫猫’而落空!”执行干警迅速调整策略,通过大数据排查张某的车辆登记、出行轨迹等信息,最终锁定其名下轿车的停放地点。

为确保顺利执行,干警们制定了周密的突袭执行方案,在清晨张某准备用车的时段,果断采取强制扣车措施。看到车辆被依法扣押,张某意识到“逃避无用”,主动联系法院并结清部分欠款,剩余款项保证于9月10日前结清。
从发现线索到案件执结,申请人拿到欠款时感慨:“原以为钱要不回来了,没想到法院这么有办法,真是帮了我急需用钱的大忙!”
小案不小办司法为民“不止步”
为期一周的“秋收利剑”专项行动初战告捷,十三师法院执行局依法搜查15处住所,查封3套房产、1辆车辆,扣押现金及黄金首饰等财物,促使13名被执行人当场履行还款义务。另有4起案件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共执结案件28件,执行到位金额89万余元,依法拘留拒不履行还款义务被执行人2人。

从几千元的工资、取暖费,到数万元的借款,每一笔执行款背后,都是群众最直接的民生诉求。下一步,十三师法院执行局将持续聚焦民生领域“急难愁盼”,以更高效、更暖心、更有力的执行行动,为辖区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让司法公信力在一次次“为民解忧”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