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铁路运输检察院深刻把握检察管理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足工作实际,以标准立基为路径,机制创新为驱动,检查评查为依托,着力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把科学管理效能转化为高质效办案实绩,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抓实业务管理“主轴心”
一是“清单指引”精准制导,明确方向路径。针对司法实践中证据标准不一的痛点,联合公安机关制定《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案件证据指引及清单》,将审查要点与证据规格细化为“拿来即用”的标准化模板,杜绝“同案不同证”。2021年以来,共办理一审公诉案件300余件,1件案件被省人民检察院评为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典型案例。二是“数据画像”重点分析,助力科学决策。面对案源结构单一性挑战,对业务数据进行“穿透式”挖掘,深度洞察数据背后的司法规律与社会治理需求,形成“高速逃费”系列案件专题分析报告,有力推动检察工作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三是“传帮结对”赋能成长,建强专业队伍。将数据应用与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案管部门运用业务数据分析平台,定期从文书规范、法律适用等多维度进行精准评估,政治部将案管分析结果全面融入检察官考核体系。对工作质效待提升人员,启动“领导督导+骨干帮扶”立体培养模式,实现检察官能力培养从传统经验导向向精准数据驱动的转型升级,为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以来,全院有3名干警在省级业务竞赛中获奖。
抓牢案件管理“压舱石”
一是创新“全链条”流程监控,聚焦规范强管理。创新构建“案管管理、部门负责、协同联动”的全链条业务流程监控工作机制,以流程监控数据为“透视镜”,深入挖掘案件办理的共性问题与潜在风险,每月梳理数据形成流程监控分析报告,推动案件流程管理从“事后纠错”向“事前预防”转变。二是精塑“精品化”案例培育,示范引领促提升。推行“一案一总结、一类一提炼”的案例培育机制,将典型案例作为提升案件质量的“活教材”。在办理绥化汤林线铁路安全与生态保护冲突案中,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依法采伐、移植树木,实现了行车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该案被评为全省政法改革典型案例三等奖、全省政法新闻优秀作品三等奖。2021年以来,1件刑事案件和2件公益诉讼案件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三是深化“穿透式”效果延伸,服务大局显担当。立足“司法办案+社会治理”理念,将管理成效向社会治理末梢延伸。创建“跑长买短”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快速高质办理高速公路系列逃费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该模型在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针对加强制度建设、清理企业“蛀虫”、肃清高速路网环境提出检察建议,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50余万元,该检察建议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社会治理类典型案例。
抓优质量管理“生命线”
一是做实“闭环式”质量评查,构建自我净化的“防火墙”。建立刑事案件双节点自查与“评查—反馈—整改—复核”的闭环监督机制,通过《案件质量评查整改台账》进行销号式管理。同步建立典型问题案例库,发挥“评查一案、规范一类、提升一片”的辐射效应。2020年以来,2件案件被省人民检察院评为优质案件。二是健全“解剖式”反向审视,打造倒逼规范的“校准仪”。聚焦重点案件,建立“一案一复盘、一案一评估”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由检委会牵头组织业务骨干从证据链条完整性、法律适用准确性、程序合法性、量刑适当性、文书规范性、释法说理性六大维度开展深度剖析,形成正反双向案例清单,并定期召开复盘评估成果通报会,促进案件质效提档升级。三是完善“多维度”评估体系,织密内外联动的“监督网”。建立“内部评查+外部评议+社会监督”三位一体案件质量评估机制,内部对重大敏感案件实行“三级审核”机制,确保责任可溯。外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与公开听证、查阅卷宗、听取汇报,评价办案质效并提出改进措施。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多元评价主体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