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检察院的帮助,我们兄妹俩才熬过了最难的日子,小娜现在能安心上学了!”
小艾捧着字迹工整的感谢信走进检察院,语气里满是真切感激。信纸上,15岁的小娜一笔一画写道:“谢谢检察官姐姐,是你们把温暖送到家门口,让我知道就算没了依靠,也有人护着我长大。”

数据“慧眼”,“一键锁定”隐匿困境
检察官借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捕捉到了这一困境,同时发现小娜还是检察院长期捐资助学的对象。
“家里没什么积蓄,我工资也不高,真怕供不起妹妹上学。”小艾揉着泛红的眼眶,向上门的检察官坦言。
“这孩子我们一直牵挂着,绝不能让她因变故失学失助!”检察官坚定地说道。随后,立即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
上门“暖宝”,贴心承诺“甜度超标”
考虑到小艾无暇跑手续,检察官推行“全程上门办”模式。第一次入户时,他们带上了米面油和学习用品。

推开房门,只见小娜伏在旧书桌前认真刷题,床头整齐叠放着“三好学生”奖状。
“我文化水平不高,对着申请材料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小艾局促地搓着手,语气里满是为难。
“你放心,手续我们手把手教你填,证明材料我们去调取。有困难,随时找我们。”检察官安抚道,并当场指导小艾填写申请表,临走时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
救助“及时雨”,纾解急难“幸福拉满”
为了能尽快缓解兄妹俩的燃眉之急,检察官们开启了“加速模式”,启动了加急审批流程。他们加班加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认真整理核实每一份材料。很快,9万多元的司法救助金就顺利获批了。检察官们一刻也不敢耽误,第一时间联系了属地133团相关单位,精心组织了一场司法救助发放仪式。

小艾紧紧攥着存折,眼眶泛红,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激动地说:“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批下来了,还亲自送过来,你们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检察官微笑着补充道:“我们还帮小娜申请了生活补贴,落实了学费减免政策,而且还有志愿者会上门给她辅导功课,以后小娜的学习就不用担心啦。”
小艾感动得热泪盈眶:“你们比亲人还上心,把我们以后的路都考虑得这么周到,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回访“护航路”,见证成长“高光时刻”
检察官们联合团场、社区建立了一套超完善的监管机制,还和他们一起制定了《司法救助金监管方案》,明确规定救助金要按月发放,支出情况也要登记备案,而且每季度都会上门回访,就像给兄妹俩的成长保驾护航的“舰队”。

在推进司法救助工作的过程中,检察官们了解到小艾因为工作地点太远,没办法及时照顾小娜。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检察官们第一时间把情况告诉了团党委。团党委得知后,立刻行动起来,主动对接本团的企业,详细了解用工需求,很快就给小艾的哥哥协调了一个特别合适的工作机会。通过“就近就业”这个超棒的帮扶举措,小艾的哥哥既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又能随时陪伴和照顾妹妹。

最新一次回访的时候,小艾热情得像个小太阳,拉着检察官参观家里的新变化。
“这新书桌和新书架都是用救助金买的,小娜可喜欢了,学习也更有劲头了。”小艾笑着介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旁的小娜迫不及待地拿出成绩单,兴奋地说:“姐姐你看,我数学进步了20多分,老师还表扬我了呢,我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去帮助别人!”说完,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对未来的憧憬。
小艾满眼欣慰地说:“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娜越来越开朗了,真的特别感谢你们。”

从敏锐发现困境,到暖心实施帮扶。从紧急提供救助,到持续用心守护,检察院就像一束超温暖的司法暖阳,为孤童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和爱的成长画卷。一笔救助金、一份长久牵挂,既解了兄妹俩的燃眉之急,更照亮了少年前行的道路,让检察温情直抵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