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载风雨沧桑,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八千里山河壮阔,藏蓝守护从未缺席。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走进浸润着英雄热血的土地。卢沟桥畔,醒狮昂首,一座石桥见证民族觉醒的第一声枪响;门头沟斋堂川里,邓华支队曾驻马扎营,平西烽火燃遍太行深处;平谷南独乐河畔,军民同心守望,冀东抗战的星火在此生生不息。
今日,使命在肩,平安为诺的红色警营守护的不仅是辖区平安,更是一片片被英雄鲜血浸染的热土。他们用忠诚担当,延续着伟大抗战精神的基因密码:卢沟桥的“警醒”、斋堂的“坚守”、南独乐河的“同心”,共同构成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立体画卷。
所长李英海和他的战友们
北京市公安局门头沟分局斋堂派出所的每一天都是从晨光中的忙碌开始的。
早上8点半,值班所领导通报前一日辖区警情后,所长李英海再次提示:“从群众的困难求助回应、纠纷矛盾化解到刑事治安案件的处置,凡是解决起来有困难的、办理过程易出疏漏的案事件,所领导都会逐一研判和盯办。”民警们在明晰了当天的工作任务后,迅速投入辖区警务工作。
“群众需求”就是派出所民警的行动号角
门头沟斋堂地区,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地区第一支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驻扎地,也是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作为平西抗战根据地,这里曾经历战争的洗礼,更因军民一心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光阴流转、硝烟散尽,如今维护辖区治安和公共安全,回应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期望和呼声,成为公安派出所行动的指令。
斋堂派出所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派出所辖区总面积396.6平方公里,涵盖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实有人口1万余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山区派出所。
李英海和同事核实居民家的门牌号
所长李英海在这里已度过了15个春秋。他说:“这里的乡亲淳朴善良,处久了感觉他们就像自己的家人。从警多年,为他们守护一方平安就是我最大的荣耀。”
近年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成为斋堂派出所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犯罪分子常常利用老人们接触新鲜事物不多实施诈骗。李英海将反诈宣传作为一项“上门工程”,组织社区民警、流管员经常走进各个村庄,挨家挨户为群众安装反诈APP、发放宣传资料,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解最新骗局。派出所还将门头沟区和全市的典型案例及时通报给村干部和村民,尤其对独居、空巢老人,专门进行“点对点”重点提示。
李英海在工地进行反诈宣传
曾有一位60多岁的西斋堂村村民,被以“缴纳社保”为由骗走了20万元。接到报案后,斋堂派出所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启动紧急保护程序,并上报分局,与刑侦部门协同作战,远赴外省,最终不仅将犯罪分子抓获,还全额追回了被骗钱款。当老人拿回失而复得的钱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极大地鼓舞了派出所民警们的士气,也让他们更坚定了守住群众“钱袋子”的决心。目前,派出所辖区已形成了全民反诈的良好态势,属地政府开会必作反诈提示,各村书记、支委成员成为反诈宣传的前哨,地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
山地救援是斋堂民警的必备技能
今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斋堂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一家三口户外爬山时遇到降雨,被困马栏山上,而且7岁的孩子因降温体力消耗过大,情况紧急。”接警后,副所长李广志立即带领民警和村民向导、携带救援物资冒雨冲入深山。
山路崎岖,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小范围的山体滑坡,李广志和民警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历经3小时的艰难搜寻,终于在一处灌木丛中,找到被困的一家三口。“警察叔叔”,孩子冻得发白的脸上露出期待,家长则哽咽着紧紧抓住民警的手臂:“可算等到你们了!”顾不上休息的民警第一时间分发雨衣、水和小蛋糕,同时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
老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特别是在大雨中。能见度极低,手电光柱在雨幕中只能照出几米。
“小心,抓紧我!”李广志的喊声几乎被风雨声吞没。他侧身挡在孩子和那处5米多深的陡坡之间,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第一道屏障。山上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脚下的路覆盖着厚厚的落叶与湿滑的苔藓,形成了危险的“隐形陷阱”。
突然,意外发生了!李广志脚下打滑,身体不受控制地向深沟方向倒去,电光石火之间,他本能地抓住旁边带刺的荆棘灌木,才避免坠下5米多的深沟,而他的手掌和手臂此时已经是伤痕累累。
就这样,一行人互相搀扶、小心翼翼地在雨中前行,7岁的孩子更是由民警们全程背扶。当晚9点半,李广志和民警们成功将一家三口安全送达山脚时,雨也停了。经检查,三人仅轻微着凉,无其他受伤情况。
此时距离冒雨进山已经过去了6个多小时。在这一次的救援行动中,李广志浑身湿透,裤脚、鞋子上裹满了泥浆,膝盖、手臂和臀部,也因磕碰、抓握树根留下多处伤痕。
在斋堂,山地救援,是民警们的必备技能之一,“时刻都在准备着救援。”李英海说,救援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因此,斋堂派出所不仅针对山区特点,构建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山地救援体系,还会每隔一段时间,邀请专业人士前来给民警们做安全培训。2024年以来,斋堂派出所共开展救援19次,成功救助37人,劝阻冒险进山280余人次。
在救援装备方面,分局也因地制宜先后为斋堂派出所配发了救生杆、救生绳、液压切割机等应急救援装备,有力提升了派出所的山地救援能力。
“我们要干得更好”
李英海帮助老人把背篓背回家
当年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红色基因却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多年来,斋堂派出所的民警们,精心保护着如马栏村、爨底下等辖区内的抗战遗址。在周末、节假日等游客量集中时段,派出所组织镇村干部和景区工作人员共同执勤维护秩序,采取分段放行等方式疏导人流,设立“警务站”为游客提供矿泉水、驱蚊药等便民服务,并及时调处纠纷、查找失物、救助与家人走散的儿童。
民警史德江,曾是一名武警消防队员,转业后到斋堂派出所一干就是15年,他对这片红色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村里界址纠纷、建房占地、家畜啃食庄稼等各类乡村中常见的问题,他都凭借着耐心和诚心将之一件件化解,成了乡亲们有困难想到的第一个人。
民警刘思明协助居民下载反诈App
民警刘思明,曾在部队当兵,转业后来到斋堂派出所工作。他负责的片区里有20多名孤寡老人,这些老人的姓名、生活困难情况他都清楚地记在心里。每月他都会上门看望,问问身体情况、生活情况,老人们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他总会尽力协调帮助解决。他用实际行动将“军民鱼水情”延续为如今的“警民情深”。
工作中,斋堂派出所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2024年初,派出所户籍室增设便民服务窗口,实现机动车驾驶证换证、申领免检标志等15项高频业务“就近办”,对于行动不便的群众,民警提供“上门办”服务,极大方便了山区群众办事。
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李英海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胸前佩戴着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这个奖章是对我们全体民警工作的肯定,既是奖励,更是激励。我们必须干得比以前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
这枚以热血和忠诚铸就的奖章,在他的胸前熠熠生辉,传承了岁月的不屈意志,更点亮了今日的温暖灯火。
文/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