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进中心·解纠纷 | “打卡异常”遭辞退 “一站式”调解化纠纷
时间:2025-11-28 09:17来源:龙江政法网责任编辑: 安羽

7月下旬,家住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的任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绥化市北林区综治中心服务大厅。她原是该区某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绥化项目部的综合文员,几天前被公司以“打卡异常”为由单方面辞退。她感到十分委屈:“我异地打卡是经过领导审批的,公司现在却拿这个理由辞退我,之前还无故要给我降薪,这合理吗?”她希望中心能为她主持公道,讨回应有的经济赔偿和工资。

这起纠纷看似简单,却涉及劳动合同法的专业解读、公司管理制度的合法性以及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单一部门处理起来可能面临局限。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行动的号角。综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在耐心安抚任女士情绪后,意识到此事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和辖区营商环境,立即启动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调解机制。

中心迅速将此案分派给常驻中心的人社局窗口和司法局窗口,由轮驻的公益援助律师配合到场,形成专业调解团队。

调解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次“面对面”调解时,企业方代表坚持认为员工打卡地点与规定不符,属于违规行为,解聘合理合法。而任女士则情绪激动,出示手机里保存的出差流程审批截图,证明自己的清白。双方各执一词,气氛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僵局,调解人员及时调整策略,采取“背对背”的精准调解。人社局的调解员负责向企业方深入剖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指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举证责任在公司,而任女士的异地打卡已获审批,难以构成“严重违纪”;单方面降薪更需与员工协商一致,否则涉嫌违法。司法所的调解员和公益律师则从法律风险角度,为企业算了一笔“经济账”和“声誉账”,说明一旦进入劳动仲裁程序,企业可能面临更高的赔偿和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另一调解室引导任女士理性维权,帮助她核算出合法、合理的诉求金额,而非单纯宣泄情绪。

经过调解团队数轮耐心、细致的沟通,矛盾的坚冰逐渐消融。企业方最终认识到其在管理程序上的瑕疵与法律风险,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任女士也接受了调解方案,愿意在合算的补偿金额上达成一致。

最终,在综治中心调解室,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支付申请人任女士经济补偿及工资,纠纷一次性了结。签字后,双方握手言和。任女士激动地说:“真没想到,不用去打官司,在这里就能这么快解决问题,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企业代表也坦言:“感谢中心的专业指导,让我们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只是北林区综治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自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91件,成功化解189件,化解率达98.95%。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个像任女士一样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有效回应,是“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