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有矛盾,不上火”, 江湾镇街道综治中心帮您解麻烦事 顺烦心结
时间:2025-09-29 20:16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责任编辑: 陈言

江湾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坚持法理、情理、心理“三理”融合,全力提升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江湾解法”。

图片

法理为基,彰显权威与公正

法理是社会治理的“骨架”和“底线”,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基本标准和刚性保障。为了提升居民群众遵法守法的法治观念,综治中心建设了禁毒卫士能量站、反诈卫士宣传墙、铁路护路公园等普法宣传阵地,广泛开展政法综治宣传。

图片

为进一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确保公平正义,协调区法院引入社区巡回审判庭,对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件进行现场审理或调解,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还原庭审现场,组织居民群众观摩,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图片

情理为脉,调和矛盾凝聚共识

综治中心整合信访接待、司法调解多方资源,着力构建功能设置齐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一站式”受理、分流、调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

图片

针对物业管理、家庭邻里、事故案件处置等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划分调解等级。对于等级较低、容易化解的矛盾纠纷,发挥居委干部、楼组长、社区志愿者等“熟人”优势开展自治劝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极大减少矛盾数量,提升和谐氛围。

图片

针对工程建设、欠薪讨薪等覆盖范围较广、社会影响较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搭建“三所联动”平台,协助开展政策宣讲、答疑解惑,尽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争取利益。

图片

心理为桥,洞察根源注入关怀

心理疏导是社会治理的“传感器”和“减压阀”。为了从源头上化解风险,实现“心防”与“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综治中心设立了心理疏导咨询室,引入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实行预约登记制度,每周相对固定半天时间,常态化接待群众咨询,向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调解复杂敏感矛盾或者应对突发紧急情况时,视情组织心理咨询师介入,对矛盾纠纷当事人或重点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针对街道、派出所、社区卫生中心联合评估认定需要心理咨询帮助的特殊人群和家庭,组织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帮助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融入。

图片

今年以来,综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483件,调解成功471件。开展心理疏导40余次,有效化解多起家庭矛盾纠纷。处置各类诈骗预警2400余起,反诈回访劝阻500余人次,深入小区、学校、园区楼宇开展宣传300余场,有力维护了居民群众财产安全。

“三所联动”破邻避僵局

情理结合促互谅和谐

2025年1月,综治中心收到上海某置业公司关于“三所联动”调解矛盾的申请,其项目施工期间出现地表沉降现象,导致项目附近某酒店员工宿舍楼出现局部墙体开裂,该企业与酒店就赔偿金额事宜多次协商无果,产生纠纷。接报后,综治中心委托所在居委“三所联动”专班介入,第一次调解,搁置争议,由置业公司完成对开裂部位进行修复加固。第二次调解,赔偿金额从18万元降至9万元,双方相互理解,达成一致意见。

图片

“三所+N”化解纠纷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2025年1月,综治中心依托“三所联动+司法确认”,成功化解一起涉企讨薪纠纷。面对228万元欠款僵局,“三所联动”平台在调解过程中同步完成责任厘清、情绪疏导和还款方案定制。调解成功后,协助当事人成功申请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避免“调而不履”风险,实现“案结事了”的闭环。

图片

心理干预个性治疗

有效缓解情绪障碍

2024年11月,综治中心收到居委上报案例,孩子因父亲2年前意外离世,陷入了压抑与失落之中,逐渐出现手机成瘾、拒学等问题,与家人频繁发生肢体冲突,家长多次报警。接报后,综治中心组织派出所、社区卫生中心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当事人具体情况,决定启动心理干预机制。心理咨询师对孩子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多方帮扶和持续心理治疗,孩子情绪障碍得到有效缓解,2025年2月开学后重返校园。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