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浙江舟山构建海陆同频普法新格局
时间:2025-02-24 17:51来源:法治日报责任编辑: 陈言


走进浙江舟山长峙客运站,海洋特色法治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屏、“法治书吧”和阅读区,让乘客在候船期间也能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坐上“如心轮”,全市首个“海上公共法律服务点”让法律服务突破时空限制,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作为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舟山海域辽阔,海岛众多,这是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也带来了离岛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随着海岛共富行动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打破舟山岛屿之间的公共服务壁垒,也对普法工作产生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立足海岛实际,积极整合多方力量,舟山普法部门纵深推进全域“法治方舟”海上普法工作,构建起海陆同频普法新格局。

以海为题擦亮特色普法品牌

“八五”普法以来,舟山普法工作开启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新征程。实施精准有效普法,丰富公民法治实践,提升公民法治获得感,是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的重要课题。

“各位旅客,在下午3点由长峙岛开往六横的如心轮上,将有专业法律服务人员提供免费随船法律服务,如有法律问题,欢迎您在航行过程中前往咨询。法治方舟,伴您同行。”最近,家住六横的张阿姨因为丈夫与工友的借贷纠纷而忧心忡忡。在一趟返回六横的船班上,偶然听到法律服务广播预告的张阿姨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进了“法治方舟”海上公共法律服务点,正在参与“法治方舟”随船法律服务的王红雷律师当即为其详细解答了有关民间借贷法律问题,消除了张阿姨的疑虑。

据了解,舟山全域水路客运量超3000万,约占全国总量的1/7。依托成熟的水上交通网络,舟山在新时期的普法工作中,于岛际交通途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解决群众法律问题,实现了又一次创新。


按照“一地创新、全市推进”原则,在总结嵊泗海上普法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舟山市司法局联合市交通局统筹全市陆岛、岛际交通主要航线、场站、船舶综合条件,打造了全域首批“法治方舟”实践阵地22个,其中包括8个水路客运场站和14艘客渡运船舶。

普陀山是舟山旅游的金名片,年游客量超千万。在覆盖全市主要航线的基础上,将普陀山、嵊泗等旅游海岛的水上交通站点列入首批“法治方舟”实践阵地,重点打造特色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不仅实现了普法对象和普法效果的广泛覆盖和辐射,也有助于积极倡导安全、文明、法治的旅游风尚,推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向实体化、案例化、个性化方向不断迈进。

在“法治方舟”全域启动仪式上,首批实践阵地的工作负责人接过了蓝白相间的“法治方舟”标识牌。通过统一设计悬挂“法治方舟”标识牌,在场站和船舱打造法治书吧、法治图书专栏、公共法律服务点、法治宣传栏等普法载体,播放法治宣传音视频,展陈海洋法治文化作品、典型案例等宣传内容,以“法治+文化”为纽带、以“阵地+活动”为抓手,推动海陆交通普法阵地的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化建设。


2024年9月,首个“法治方舟”海上公共法律服务点挂牌成立。借助“法治方舟”全域推进契机,舟山市司法局将市县乡村一体化服务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从陆地延伸到海上,构建线上线下融合闭环、海陆一体化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开展全域海陆同频普法工作打造示范样板。

纵横聚力构建海上普法共同体

如何确保海上普法和法律服务的常态化和可持续性?舟山秉持共建共享理念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多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法治方舟”海上普法工作实施方案》,完善机制,组建队伍,通过“三横三纵”凝聚起海上普法的强大合力。


从横向看,发挥市普法办牵头抓总作用,聚集全市各普法责任单位力量,建立“法治方舟”部门联动宣传机制,按月制表统筹普法宣传主题,搭建海上普法责任体系,实现了海上普法日日有内容、月月有主题、全年不间断。

从纵向看,建立交通系统“法治方舟”联系协调机制,明确市县交通部门及场站船舶工作责任人,确保按照统一部署落实宣传任务,构建“法治方舟”全市域、全链条工作机制。

同时,通过系统联动、部门联合、社会协作等方式,舟山还组建起一支由部门法治宣传员、乘务人员、律师、公证员等243人组成的“海浪花”普法志愿者队伍,肩负起海陆联动普法宣传的重任,为“法治方舟”的主题普法活动、随船法律服务、离岛法律服务和法律事项引导代办等奠定坚实基础,打造起多元协同的社会化海上普法格局。


在海上主题普法活动、“双月十日”法律服务、公证驻岛服务日等基础上,舟山通过发挥联系协调机制作用,不仅定期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在特定航线上开展随船法律服务,还不定期根据实际需求与志愿者时间安排,保障在更多航线及时段中均能开展随船法律服务,有效提升了服务的覆盖面与灵活性。

“这种形式能让我们在坐船下岛办事的过程中为有需要的群众解答一些法律咨询,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参加过随船服务的律师志愿者向记者表示,以往参与公益普法活动和公共法律服务要专门挤出时间,而“法治方舟”工作给律师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和便捷的途径,为法律服务工作者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展现职业担当创造了有利条件,也让法律的专业力量能够不断延伸与拓展,使更多群众在日常出行场景里就能接触到专业法律指导,切实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与关怀。

2024年9月以来,累计已有20多家单位参与“法治方舟”普法活动,开展随船法律服务等48次,解答法律咨询116件,办理各类服务预约20余件。

普治融合辐射海陆同频“双枢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和我们的一生息息相关。从出生这一刻起,宪法便开始保护你……”在2024年的“12·4”宪法宣传周期间,舟山市司法局联合市交通局,协同公安、港航等普法责任部门举行了“宪法海疆行”海上普法活动,来自浙江海洋大学“青力助法”法治宣讲团的学生们为旅客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宪法宣讲。活动还融入以案释法、法律咨询、知识问答等内容和形式,让法治宣传入脑入心。


随着“法治方舟”工作的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宣传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如今,“法治方舟”客运船舶和场站已经成为全市普法部门落实普法责任制的新平台,成为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公益服务的新阵地。

“我们随车携带油漆上车客渡船舶,是否合法、可行?”“船舶污染物包括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吗?”在“法治方舟”海上主题普法活动中,来自市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普法宣传员轮番上场,围绕群众生活、出行相关的法律问题开展互动问答,并就相关法理作出进一步阐释和宣讲,得到了在场乘客的积极参与和响应。


深化海陆同频普法模式,舟山市司法局紧贴“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中心工作,进一步将“法治方舟”海上普法工作与“法润小岛律助共富”“小岛你好普法海疆行”等海岛法治惠民工程相衔接,通过“场站—船舶—离岛”伴行式随船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将多元化的法律服务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送进海岛、村社,配套开展“法治夜市”“法治电影下海岛”和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惠及海岛群众2.6万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520余件次,让法治共富“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畅通。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