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杭县茶地镇翁基村沉浸在一场盛大的非遗民俗“烧架花”活动中。作为福建省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烧架花不仅是当地客家人祈福纳吉、庆祝丰收的传统仪式,更成为法治宣传的新舞台。
活动现场,除了璀璨的烟火秀,一群身着蓝色马甲的“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手持法律宣传手册,穿梭在人群之中,用一口流利的方言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的生活指南,让法治精神在烟火与欢笑中悄然传递。
近年来,龙岩市司法局在普法工作中勇于探索,充分利用闽西春节期间丰富的民俗活动资源,将法治宣传与民俗文化巧妙结合,打造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普法盛宴”。
挖掘法治元素,法治之花遍地开
在永定区抚市镇的首届民俗文化体验节暨油菜花观赏节上,抚市司法所将传统民俗、法治文化与潮流元素巧妙融合,以“哪吒与敖丙”动漫IP设计的法治小英雄形象吸引了众多年轻家庭的眼球。
而在长汀游街巡礼、永定“走古事”、上杭“南阳花灯巡游”等民俗活动中,“蒲公英”法治宣传点成了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司法行政部门通过组织“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法治标语、邀请律师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形式,让群众在感受民俗魅力的同时,轻松汲取法律知识。
“法治小英雄”哪吒与敖丙现身花海,护航普法新体验
龙岩市司法局深入挖掘闽西地方特色,打造了一系列地域特点鲜明、法治元素突出的民俗普法活动品牌。新罗“法治剪纸”、连城“游龙释法”、长汀“法治巡礼”……这些品牌活动不仅贴近群众生活,更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激发了群众的学法热情。
春节期间,龙岩市司法行政系统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龙岩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以及酒驾醉驾、文明出行等法律法规,在各类民俗活动中共发放法治宣传资料8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创新形式载体,普法更添吸引力
近日,在长汀县涂坊镇的“迎花灯”传统民俗活动中,融入了法律元素的“涂坊花灯”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国家非遗“涂坊花灯”上挂着的法治标语和法律知识,让群众在欣赏非遗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法治教育。此外,法治春联、法治年画等具有“非遗”民俗特色的普法产品,也以“法治大礼包”的形式走进了千家万户。
“蒲公英”普法宣传志愿者在连城县四角井文化街区,巧借非遗奇妙夜活动契机开展民俗普法活动
龙岩市司法局积极推动法治文化与民间艺术相结合,将法律法规编成快板、相声、戏曲等民俗艺术,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法律要点,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法懂法。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民俗普法短视频、漫画等,进一步扩大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其中,长汀县司法局创新开展普法直播活动,通过直播的方式向群众开展春节法治宣传,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注重群众参与,普法互动乐无边
法治灯谜有奖竞猜、DIY平安元宵、法治心愿墙……在龙岩市,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屡见不鲜。这些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民俗文化的欢乐氛围深度融合,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法。
在“‘法’味汤圆·共‘包’和谐”包汤圆主题活动中,群众在品尝美味汤圆的同时,还能从汤圆里包裹的法律小知识纸条中学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而在“‘法’治灯笼·点亮生活”DIY灯笼制作活动中,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在灯笼上勾勒出宪法、民法典等法治元素图案,既展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又传递了法治精神。
新罗区司法局将法律知识融入非遗创作,在DIY花灯上用心写下法律小贴士
为了让法治知识更加入脑入心,龙岩市司法局还积极引导和支持群众创作带有闽西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传统手工艺人用糖浆书写法治文字和图案,非遗传承人则以剪纸的方式剪出“守法”“民法典”等字眼图案,用传统艺术之美点亮“法治之光”。同时,该局充分发挥“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乡村“法律明白人”作用,在农村民俗活动现场成立“流动法律驿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答疑服务,让法治宣传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春节期间,龙岩市共开展了80余场群众性民俗法治文化活动,2000余名“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参与其中,共同为法治建设贡献着力量。(胡苏婷赖黄恬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