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加速期,各类矛盾纠纷在征地拆迁、邻里关系、经济合同、婚姻家庭等领域集中显现。群众对法律认知存在差异,往往因小事引发纠纷,而部分纠纷涉及多方利益,呈现复杂化、群体化特征,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挑战,湖北荆州法院积极探索创新,主动融入综治中心建设,通过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协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在前端得到实质性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29名农民工讨薪难松滋法院+综治中心三天高效化解
“我们家里等着工资急用呢,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家里的生活还要维持,我们这就得了一张欠条可怎么办才好”,王某急切地跟法官说,同来的几名工人代表也纷纷诉苦。
2022年7月起,王某等29名农民工先后在松滋市某制衣厂务工。后因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累计拖欠工人工资达数十万元。工人们多次追讨无果后,选派代表来到法院驻综治中心窗口求助。
驻点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意识到,这起纠纷涉及人数众多,事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如果走诉讼程序,不仅耗时较长,还会增加工人的维权成本。于是主动引导工人们通过综治中心的多元调解机制来解决纠纷。“综治中心整合了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等多部门力量,能够更快、更专业地处理你们的纠纷,而且全程免费。”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道。
在征得工人们同意后,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联动机制。由市总工会劳动争议纠纷调解组织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开展调解,法官全程提供指导。经过多轮磋商,劳资双方就工资支付金额、支付方式和期限等核心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调解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了厂方分期支付工资的具体计划和违约责任。随后,各方立即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这起涉及29名工人的群体性纠纷在短短三天内就得到圆满解决。
工人们激动地表示:“本以为要打一场费时费力的官司,没想到法院把我们引导到综治中心,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问题,还有法官全程把关,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工伤致残赔偿纠纷洪湖法院+综治中心暖心解困
沈某受雇于某建筑劳务公司,在工地施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截瘫。沈某妻子身患癌症,沈某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受伤后使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多次向涉事企业和相关部门反映无果后,沈某家属来到综治中心求助。洪湖法院驻点工作人员受理后,立即启动“法院+工会”工作机制,联合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启“一站式”调解程序。
调解员一方面深入走访了解沈某家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认真倾听用工方的顾虑和难处。在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帮助双方梳理法律关系、明确事故责任,逐步缩小分歧。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从纠纷受理到达成协议、出具法律文书,全程用时不到一周,既让企业打消了顾虑,也让伤者及时获得赔偿,缓解了家庭的燃眉之急。
参与调解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涉及多个单位的纠纷,当事人往往需要多方奔走,效果却有限。而在综治中心,法院驻点人员可以帮助当事人一次性对接所有相关单位,最后通过法律文书保障权益,使纠纷处理更加高效顺畅。”
多年邻里纠纷监利法院+综治中心巧拆“心墙”
李某与陈某是多年的老邻居,共用一条小巷。李某为了自家方便,在巷内筑起一道墙,引发陈某强烈不满。相关部门虽及时拆除了违章建筑,但陈某随后自己也筑起一道墙,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从争吵发展到动手,尽管公安机关对动手人员进行了处罚,但矛盾的根源始终未得到解决。
综治中心接到案件后,监利法院驻点工作人员迅速响应,联合城建部门进行现场勘查,明确各自边界。随后组织派出所、城建所等部门召开协调会,邀请双方共同参加。法官在勘察结果和专业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释法说理,帮助双方认识到自身的过错。最终,这对老邻居互相赔礼道歉,承诺不再制造事端,重拾往日邻里情谊。
“现在终于弄明白地界范围了,以后不会再为这堵墙闹纠纷了。其实我们早年关系挺好的。”李某感慨地说。陈某也表示:“本以为两家就此结仇,没想到还能和好如初。”
这起纠纷的化解,体现了综治中心“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的工作理念。通过有效整合治理资源,法院能够更快响应群众需求,让各类矛盾纠纷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