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持续擦亮“嘹亮人儿”调解品牌,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念,近三年间,嘹亮人调解历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织密四级调解网络、多元共治”三个阶段,逐步做实做细做强,达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
(嘹亮人工作室工作人员调解)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023年,房县首个“嘹亮人儿”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县法院退休干部汪承文、司法局退休干部王成华、县信访局退休干部吴泽萍主动请缨,组成“嘹亮人儿”调解志愿服务队。三位老干部怀揣“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心结”的初心,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为方向,从化解首起婚约聘礼纠纷起步,拉开了“嘹亮人儿”参与基层治理的序幕。
当年8月,房县城关镇居民钟某与九道乡女孩刘某因婚约解除引发聘礼纠纷。两人经人介绍相恋后,钟某向刘某及其家人赠送10多万元聘礼,后续钟某提出登记结婚遭女方拒绝,女方虽同意退婚却仅愿返还2万元礼金,双方僵持不下。无奈之下,钟某前往“嘹亮人儿”调解工作室求助。工作室迅速受理案件,工作人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仔细核对聘礼清单,多次组织双方沟通协商,从礼仪规范、道德准则、法律规定等多维度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女方同意向男方返还聘礼及礼品折算款共计6.8万元,并现场签订调解协议,这起婚约聘礼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嘹亮人与法庭联动深入乡间进行调解)
织密四级调解网络
2024年,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化、突发性、复杂性等新特点,群众对“嘹亮人儿”这类专业调解力量的需求愈发迫切。为此,房县统筹构建“县级综治中心-乡镇综治中心-村工作站-调解员”四级调解体系,在20余个乡镇打造“老孟调解室”“老祁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品牌,推动280多个村级工作室扎根田间地头,让调解力量延伸至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与此同时,房县广泛吸纳本地乡贤、“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等)1200余名加入调解队伍,在村(社区)培育千余名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充实“嘹亮人儿”调解工作室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房县多次受理且成功化解千余件各类纠纷,化解率达97%,这一成果背后,是“小事不出村”基层治理目标的扎实落地。
(签订调解协议书)
多元共治促品牌升华
2025年,“嘹亮人儿”调解工作室团队总结过往经验,创新推出“五优先”工作法,对重大纠纷、苗头性纠纷等五类案件实行优先受理,进一步提升调解效率与针对性。更值得关注的是,房县整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多个部门资源,建立“部门+嘹亮人调解”联动机制,为群众提供法律指导、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推动调解工作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升级。
凭借显著的调解成效与优质服务,“嘹亮人儿”调解工作室累计收到群众赠送锦旗百余面,成为湖北省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十堰日报》等媒体多次对其经验做法进行报道。截至目前,全县“嘹亮人儿”调解工作室累计调解纠纷1700余件,成功率达98%,“案结事了”的硬核成果让“房县经验”为全国乡村善治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