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基层警务中“专业领域响应难、复杂问题破解难”的现实挑战,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平川分局宝积派出所积极探索,成立社区警务团队专家库,推动基层警务工作从“经验带动”向“专业驱动”深刻转型。
“随着社区治理需求日益多元,邻里矛盾调解、特殊人群管理、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对专业能力要求更高。过去民警往往是‘一人扛’,压力大,有时效果还不理想。”宝积派出所所长张东利坦言。为破解这一瓶颈,10月24日,宝积派出所社区警务团队专家库正式成立,首批6名来自法律、心理、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行家里手接过聘书,组建起了该所社区警务的专业“智囊团”。
“就像老百姓看病要找专家,现在处理社区里的专业难题,咱们也有专家‘把脉开方’了。”张东利说道。这支专家队伍均具备相关领域资质与丰富实务经验,实现了专业资源与基层警务需求的高效对接。法律专家负责普法宣传与纠纷法律界定,心理专家专注居民心理疏导与涉案人员心理干预,应急管理专家则指导消防、防汛等安全演练与预案制定。

不久前,辖区两户居民因装修漏水问题争执不下,社区民警多次调解未果。法律专家李律师介入后,从物权法、侵权责任角度清晰界定双方权责,同时融入邻里和睦的情理劝导,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并共同维修了管道。“有了专家帮忙,确实不一样,”参与调解的社区民警张永康感慨,“特别是处理一些涉及专业法律知识或青少年心理的问题时,专家几句话就能切中要害,效果立竿见影。”
“专家介入后,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涉法涉诉、涉心理问题矛盾找到了突破口,”张东利介绍,“他们确确实实提供了我们不具备的专业视角和解决方案。”心理专家的介入同样关键。在处置一起涉及未成年人帮教的个案中,心理专家通过与孩子进行耐心沟通和专业疏导,成功打开了其封闭的内心,为后续的教育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依托专家库的专业支撑,今年以来,宝积派出所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49起,化解率高达99.8%。

在智库专家强力支撑的同时,宝积派出所同步打造了全区首个社区警校,作为延伸专业服务、提升居民素养的前哨阵地。社区警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机构,而是坚持“实战导向”,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这种“按需点单、分类施教”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周家地市场经常听课的商户李大姐分享:“上次我接到诈骗电话,就用课上学的办法,不但没上当,还有理有据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
11月3日,宝积派出所联合平川雄立职业技术学校将“社区警校”课堂搬进乡村果园,通过“法治教育+劳动实践”的融合模式,为职校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成长护航课。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苹果采摘、分拣劳动的同时,不仅感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价值,更在实践场景中深化了对法治精神的理解。

专家人才库与社区警校的双轮驱动,正推动宝积派出所基层警务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深刻转变。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专业赋能和警民共治,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治理新格局。”对于未来,所长张东利表示,“我们将持续扩大专家库覆盖领域,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同时完善社区警校课程体系,打造系列精品课程,让专业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

从专家精准“把脉”化解纠纷,到社区警校送教上门提升居民法律素养,宝积派出所正以“专业赋能+警民共治”的创新实践,一步步筑牢辖区的平安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