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我们是大马营派出所的民警,来了解下您家里的生活情况,最近有没有遇到啥难事儿?”初冬时节,焉支山脚下的山丹县大马营镇,民辅警们敲开了双泉村老杨家的门。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山丹的乡村院落、城区街巷、企业园区上演,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公安局紧扣“民意警务、预防警务”核心,将“平安前哨”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以前工人们租房子登记还要跑派出所,现在民警上门来,帮大家核对居住证有效期,太方便了!”物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明林,对上门走访的清泉派出所民警竖起大拇指。针对辖区流动人口集中的特点,山丹公安创新“民警+社区网格员+义警”联动模式,将走访重点延伸至企业宿舍、出租房屋、餐饮门店等区域,既精准采集人员变动、房屋地址更新等基础信息,又同步摸清辖区用工单位安全管理漏洞、流动人口就业需求。

在霍城镇西关村的偏远村组,霍城派出所的民警们穿梭在田间地头,遇到牧民放牧不在家,就用纸条留下联系方式;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他们带着纸质表格逐户登记,确保信息采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目前,全局累计入户走访7000余户,覆盖辖区85%以上常住人口,为群众提供居住证办理、户口咨询、无犯罪记录证明代办等服务1.9万余次,更新完善实有人口信息39.68万余条,让“静态台账”变成“动态活库”,为基层治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要是没有你们,我和老毛家这土地租赁的事儿,怕是要记一辈子仇!”位奇镇村民姜某紧紧握着民警的手。姜某与邻居毛某因土地租赁问题争执许久,两家不仅互不往来,还多次发生口角。民警在入户走访时得知此事后,没有简单“劝和”,而是立即启动“警调对接”机制,联合位奇镇司法所、村委会工作人员,又邀请村里威望高的老党员参与调解,从法律规定讲到邻里情分,用“法+理+情”的组合拳打开双方心结。最终,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明确土地租赁事项,握手言和。

山丹公安坚持“带着问题走访、带着温度入户”,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贯穿走访全过程。针对常见的灌溉用水纠纷、城区居民的停车位争议、旅游旺季的民宿服务投诉等问题,建立“走访发现-分类登记-联动化解-跟踪回访”闭环机制,联合乡镇干部、行业主管部门、社区志愿者形成化解合力。截至目前,通过入户走访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隐患165起,现场化解149起,化解率达90.3%,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大妈,您看这保健品包装上没有国家批准文号,肯定是假的,可不能买!”在陈户镇东门村,民警拿着真假保健品对比图,向村民讲解诈骗套路。此前,就有老年人被“健康讲座”忽悠,准备花钱购买“能治百病”的保健品,民警入户时及时劝阻,避免了财产损失。

针对群众易受假农资、假保健品诈骗,城区居民易遭电信网络诈骗,旅游景区游客易遇消费陷阱的特点,民警们将宣传内容“量身定制”。在大马营镇,他们带着真假种子、农药上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讲解辨别方法;在城区,他们走进社区广场,用“反诈情景剧”还原刷单返利、直播间打赏等诈骗场景;在焉支山景区周边,他们向民宿经营者和游客发放《安全防范手册》,提醒保管好财物、规范停车。
从焉支山脚下的农户家,到工业园区的企业宿舍;从晨光熹微的乡村小路,到华灯初上的城区街巷,山丹公安的民警辅警们用脚步丈量平安,用真心倾听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