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务工人员班组长韩某、黄某及其所代表的10个班组、共180余名务工人员,终于拿到了被拖欠的219万元劳务费。他们表示,这得益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综治中心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
2025年5月底,务工人员韩某、黄某来到胡杨河市综治中心,反映劳务费被长期拖欠的困境。“我们这一百多人辛苦干活这么久,两百多万的血汗钱却迟迟结不了。家里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急用钱,我们真是走投无路了……”韩某无奈地说。

自2024年起,第七师某团住宅项目因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存在工程款支付争议,多次停工,导致务工人员劳务费被大量拖欠。涉及韩某、黄某等10个班组共188人,总额达219万余元。
面对这起重大欠薪纠纷,师市综治中心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统筹司法局、住建局、人社局、法院等职能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在深入梳理项目合同结构、工程款争议及欠薪核心问题后,工作组积极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李某展开多轮沟通,明确强调“务工人员劳务费支付事关基本民生,必须依法予以保障”,并先后组织9次专题调解。但由于双方在工程款支付金额、方式等方面存在根本分歧,调解多次陷入僵局。
在行政调解未能完全化解争议的情况下,师市司法局及时介入,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协助收集证据、准备诉讼材料。人民法院开辟绿色通道,迅速立案审理。司法程序的启动形成了强有力的法律威慑,建设单位最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法律后果。

诉讼过程中,多方继续积极调解,既依法依规反复阐释《保障农民工劳务费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实事求是考虑企业实际经营困难,努力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在诉讼与行政调解双重推动下,建设单位主动配合,将219万元劳务费款项全部发放至务工人员账户,切实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一位务工人员代表激动地说:“感谢政府为我们做主,感谢法院为我们撑腰,这笔钱终于有着落了!”师市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踪后续情况,确保务工人员权益得到彻底保障。
在本案处理过程中,师市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作用,通过行政调解、法律援助、司法介入等多种方式形成合力,不仅有效破解了工程款抵扣房屋、工程量认定争议等复杂问题,也切实缓解了农民工群体的燃眉之急,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自2025年4月7日胡杨河市综治中心挂牌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案件73起,涉及金额3941.5万元。中心持续深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秉持“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安心送达群众”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