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既是守护创新的源头活水,更是激发社会创造力的核心动力。今年以来,湖北省仙桃市检察院始终坚持将“保护科技创新”专项行动作为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支点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一粒米、一条鱼、一朵花、一颗芯”等仙桃市特色产业,以“严保护、快保护、大保护、同保护”充分履行知识产权检察职能,让每一份创新热情都能在法治阳光下结出硕果。
“零距离”回应创新需求
“科技创新的前沿在哪里,司法服务保障的措施就跟进落实到哪里。”2024年5月,市检察院“益企同行”检察服务站揭牌成立,成功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成立以来,从实体化入驻到实质化运行、实效化服务,市检察院在惩治犯罪的同时,主动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实时收集企业法治需求,为企业提供多样性、针对性、差异性的检察服务,帮助企业去疴除弊、完善内部管理。
“检察机关多番上门指导,从专利布局到风险防控,全是实打实的干货,这份‘零距离’服务让我们特别暖心!”辖区某材料科技公司负责人感慨道。今年4月,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龙珊珊带队深入辖区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在生产车间看流程、到研发中心问难题,针对企业在核心技术保密、商标管理等实际经营中的“痛点”,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等针对性建议。
“这次活动既提升了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也启发我们在今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法律风险防控。”在一次普法宣讲活中,某公司负责人对检察机关表示感谢。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检察院组织干警深入10余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送法进企业”“法务学办案”系列活动30余次,检察长带队走访辖区科技型企业,组织专题授课10余次,帮助企业轻装上阵闯市场。
“全链条”守护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为了更高质效办理每一起案件,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团队探索构建“严惩犯罪-源头治理-机制预防”办案模式,以刑事案件线索为切入点,依法打击侵害科技企业、安全生产等犯罪6件12人,并同步审查案件中是否存在民事、行政监督等问题或线索,研判是否存在公共利益受损,最终综合选择出法律监督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优方案。
在办理李某某假冒注册商标案中,市检察院在依法提起公诉的同时,针对其大规模生产销售侵权产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同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人承担销售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等40余人受邀旁听庭审,取得良好效果。
“企业在研发上砸进去的真金白银、熬出来的技术成果,被侵权行为毁于一旦,若连经济损失都无法挽回,将严重打击创新热情,我们必须让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让被侵权者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与力度。”承办检察官说道。
最终,法院全部支持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这种“刑事追责+民事处罚”的组合拳,不仅让“创新受保护、侵权必重罚”的理念深植人心,也让企业真切感受到“创新有回报、维权有底气”。
“多方位”护航创新发展
保护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需要多方携手的“协同战”。一直以来,市检察院积极主动打破信息壁垒,与公安、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沟通协商机制,依托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收到市场监管部门同步移送犯罪线索2件,提前介入案件2件,就知识产权案件开展案例研讨5次,共同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难点堵点。
通过与公安机关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规定》,市检察院健全完善涉科技创新刑事案件“24小时审查启动、7日退补指引、15日初核起诉”快速机制,并围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向民营企业、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制发检察建议书以及检察意见书,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实现个案“治标”到行业“治本”的转变。
今年7月,市检察院联合仙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走进辖区内三家重点企业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并召开专题座谈会,通过“实地走访+以案释法+座谈交流”的多维模式,助力构建公平有序、守法诚信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此次专题座谈会帮助我们进一步打通堵点、明确方向,我们将坚持与检察机关同向发力,助力构建公平有序、守法诚信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说道。
与此同时,市检察院坚持以科技赋能,用好数字检察“智慧工具箱”,利用“两法衔接”平台畅通信息渠道。今年以来,该院共通过数据比对发现案件线索3条,推动形成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