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西隆林:以“绣花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守护家庭安宁
时间:2025-10-22 10:23来源:平安广西网责任编辑: 陈言


2025年10月20日,随着王某与易某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一场持续数月的婚姻家庭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司法局新州司法所、桠杈司法所、猪场司法所与猪场派出所的跨域联动调处下,组织法学会会员、法学咨询专家、司法员、干警协同发力,成功帮助这对感情破裂的夫妻达成离婚协议,将剑拔弩张的家庭矛盾化解于平和协商之中。

纠纷始于一张小小的便民服务联系卡。今年7月,居住在新州镇鹤城新区的易某父母,手持联系卡紧急前往新州司法所求助,反映女婿王某频繁致电滋扰。工作人员耐心接待后查明,易某与王某因长期争吵导致感情破裂,易某负气外出务工后失联,王某因无法联系妻子、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压力剧增,情急之下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岳父母身上。

“有纠纷找调解,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司法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王某取得联系,既明确指出其滋扰行为的不当之处,也暖心询问其背后的实际困难。当得知王某“联系不上妻子,两个孩子没人带,打工时孩子生病都快被逼疯了”的窘境,且其情绪激动时,工作人员立即调整沟通策略:一边递上热水安抚情绪,一边详细记录家庭实际难题,同时郑重承诺“孩子的成长耽误不得,我们会全力帮你寻找易某,共同解决问题”。

地域阻隔成为调解工作的首要难题。由于易某户籍地在桠杈镇,新州司法所迅速启动跨域联动机制,向桠杈司法所发出协作请求。两地司法所随即组建专项调解小组,通过网格员排查、亲友走访等方式多方寻人。在此期间,工作人员每周至少与王某通两次电话,既跟进寻人事宜,也了解孩子生活状况,用“家常话”疏导其焦虑情绪,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

历经两个月的持续跟踪与不懈努力,易某终于在桠杈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劝说下露面。10月中旬的调解现场,工作人员并未急于推进协商,而是先为双方搭建倾诉平台,让王某诉说独自带娃的艰辛,让易某表达婚姻中的失望与委屈。待双方情绪平复后,调解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规定,以“法理+情理”双重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双方的关爱与责任,即便婚姻走到尽头,也应共同为孩子的未来负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自愿解除婚姻关系,两个孩子由男方王某抚养,女方易某每月支付1000元抚养费直至孩子年满18周岁,后续双方将到法院办理民事调解书确认手续。

“从一张联系卡的求助到跨域联动的响应,从情绪疏导到协议落地,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司法实践中的生动诠释。”参与调解的法学会会员表示,基层调解既要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拆解矛盾症结、细致做好情绪疏导,更要织密跨域联动网络,打破地域壁垒,确保跨域纠纷有人管、有人盯、有成效。目前,三地司法所已对该案件启动常态化回访机制,持续跟踪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

(广西法学网)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