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的温度藏在每一次服务里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三支画笔”绘就基层善治的司法答卷

李冬萍法官联系村镇工作人员共同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案涉林地进行调解。
乡村振兴,法治是重要的引领和保障。在广袤的乡土大地,基层司法力量如何精准赋能乡村发展,是一道关乎长治久安与民生福祉的时代课题。
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将司法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以联动调解、巡回审判、便民服务“三支画笔”,精心描绘和谐有序、生态宜居、民生暖心的基层善治新图景,用司法实践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治理密码。
以“联动调解之笔”绘就多元共治“和谐卷”
“这桉树林是我的心血,地界划分不清,我的日子过得都不踏实!”近日,在名为“头桥”的桉树林里,蒙甲(化名)看着被换栽的苗木心急如焚。外出务工3年,自家林地被承包相邻地界的蒙乙(化名)占用,两人争执无果最终闹上法庭。
环江法院法官李冬萍了解案情后表示:“群众急的是地界不清,我们就给个准数,不能拖成‘心病’。”她当即联合村镇工作人员,钻进桉树林进行实地勘界,划出清晰界线。
“划清界线不够,得让心结也解开。”为促使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李冬萍联合村、镇工作人员对双方进行“背对背”调解,引导双方聚焦问题解决而非情绪对立。在法官和村、镇工作人员的不懈推动下,双方当场达成和解。
这样的场景是环江法院联动多元力量解纷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环江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成立“党委领导、法院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矛盾化解共同体,在院内组建先行调解中心,建立联调窗口,将诉调对接元素融入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同时与人社、妇联等部门联合调解,建立涵盖金融、家事、劳动争议等多个领域的特邀调解员库,调解员人数已达23名,有效助推简易纠纷快速化解。在各村布局9个巡回办案点、3个法官工作站,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以“巡回审判之笔”绘就生态宜居“绿色卷”
盛夏时节,暑气正浓。环江爱洞村的村口场地边早早就支起了国徽,场中央的巡回审判席由几张桌椅拼接而成,周围挤满了闻讯而来的村民。现场公开审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让绿水青山间响起法治警钟。
庭审结束后,干警们没有立刻撤离,而是在现场摆起普法展台,向村民发放生态保护法律手册,结合当地常见的野生动物种类,详细讲解猎捕、贩卖保护动物的法律后果。
“把法庭搬到山林边、村屯里,就是要让法治宣传‘零距离’触达群众。”环江法院法官助理韦娜介绍。面对村民“哪些动物不能捕”“遇到有人伤害野生动物该怎么办”的提问,她一一耐心解答。
结合辖区内有两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实际,环江法院始终将生态司法保护融入基层治理,常态化开展生态类巡回审判,针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的行为,法院将庭审现场设在田间地头,将庭审现场变成普法课堂,用真实案例敲响法治警钟。同时,积极与检察、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召开涉生态环境资源案件联动处置会议,严查快办涉重金属环境污染、非法采矿等案件,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如今,巡回审判已成为环江法院守护生态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该院审结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5件47人,开展生态类普法活动3场次,发放普法手册2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带动周边村民主动参与生态保护,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乡土。
以“便民服务之笔”绘就民生暖心“幸福卷”
“想到离婚要立案,我晚上翻来覆去没睡着,就怕流程复杂、事情说不清楚!”走进环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妇女谭宁(化名)攥着衣角,眼神里满是焦虑。
环江法院导诉员蔡诚诚见状立刻迎上前接过她手里的材料,了解情况后笑着拿出一份要素式起诉状模板,指着上面的条目解释道:“您别急,要素式起诉状就像给咱们理家事的‘清单’,把关键信息填清楚,后面的程序就顺利了,一点不复杂!”
从咨询引导、填写表格,到材料审核、领取受理通知,整个过程只用了半小时。拿到受理通知书的那一刻,谭宁连连向蔡诚诚道谢:“真是太感谢你了,不仅没让我多跑一趟,还把事儿办得明明白白,法院的服务太暖心了!”
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环江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便民服务贯穿诉讼全流程。在硬件设施上,推动“一站式”诉讼服务向基层延伸,在3个派出法庭配备智能交互终端,投放起诉状、答辩状等示范文本,为群众规范表达诉求提供清晰指引。针对金融、物业等标准化程度高的纠纷,提供“一对一”文书指导、材料整理、流程咨询等全流程服务,引导当事人100%适用类案示范文书,减少因诉求不规范导致的化解延误。
在服务方式上,建立“窗口工作人员进门引导、要素式文书模板专门指导、立案窗口法官快速审核”三步工作法,积极推进“两状”示范文本的推广应用工作。同时,法官定期深入乡村、企业、学校开展法治宣传,今年以来开展普法活动35场次,覆盖群众千余人次,让法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今年以来,接待群众1.3万人次,解答法律咨询1.3万余条,“两状”示范文本的应用案件1384件,成功引导当事人正确立案4400余件,诉讼服务中心群众满意度达90.04%。
司法为民的温度,藏在每一次上门服务里,显在每一份示范文本中。今年以来,通过便民服务机制,高效化解民生类纠纷2680件,司法确认案件45件,群众诉讼满意度持续提升,让司法服务真正暖到群众心坎上。
(广西法治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