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办事效率高,很快便帮我们解开了‘心结’!”当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镇综治中心成功化解一起合伙养牛纠纷后,申请人符某鲜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样的场景,在该市两级综治中心经常上演。

儋州市综治中心接到群众来访和咨询。
南海潮涌,儋洋正兴。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样板间”和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儋州市处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既是自贸港政策的“压力测试区”,也是多元矛盾交织的“治理考场”。

儋州市那大镇综治中心接到群众来访和咨询。
在这片改革热土上,儋州市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支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与队伍建设,串联起全市各级治理脉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风险防控在萌芽,在平安儋州、法治儋州建设中发挥“中枢神经”作用,护航儋州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为海南自贸港“样板间”建设注入和谐稳定的底色。
协同作战优化营商环境
“公司已经向我全额支付工资了,感谢综治中心的用心调解!”今年9月底,儋州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电话回访当事人时,苏某某由衷地表示感谢。

儋州市那大镇委副书记、副镇长和司法所所长讨论群众来访事项解决方案。
据了解,男子苏某某于2025年7月3日受雇于某公司,被劳务派遣至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某单位做厨师工作,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但某公司始终以合同未盖公章为由,未将劳动合同交给苏某某。
8月12日,某公司单方面通知苏某某,要求其自8月13日起无需到岗工作,也未向苏某某支付工资。苏某某认为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相关规定,与该公司多次协商无果后,到儋州市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儋州市综治中心受理窗口将该案件登记立案后,及时指派常驻单位儋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人员进行调解。接到调解任务后,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经过工作人员耐心调解,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某公司同意向苏某某支付工资7000余元,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
今年6月26日上午,儋州市综治中心在洋浦经济开发区揭牌并正式运行,那大、白马井、南丰、雅星等4个镇级综治中心也正式投入启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一站式”接收信访诉求、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群众办理事项。
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集聚了石化、航运等产业。园区企业多、流动人口数量大,矛盾纠纷若不及时化解,可能影响项目落地和投资信心。为此,儋州市综治中心采取“常驻+轮驻+中心调度”的协同作战机制,形成“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化解闭环,持续优化一流营商环境。
“问题不出园区就能解决,让我们安心搞生产。综治中心就是我们企业的‘安全管家’。”该园区一公司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
多元解纷推动基层善治
今年6月9日,符某乙向那大镇头谭村委会反映,称堂哥符某甲在建房时占用了他家的地,他家的旧羊舍被符某甲拆除整平并占用,他多次与堂哥协商未果。
随后,村委会干部赶到现场了解情况,组织双方调解。调解过程中,符某乙对符某甲擅自拆除其旧羊舍心存芥蒂,符某甲则表示拆除旧羊舍是为了方便出行,自己并未多占。双方争执激烈,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符某乙到那大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诉求受理后,那大镇综治中心迅速组织司法所、资规所、村委会等部门到现场和入户走访调查,厘清土地权属问题。调解员以法律为依据、以亲情为纽带,成功促成两人签订调解协议书。
2025年6月,那大镇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一站式”受理群众反映的各项诉求,整合各方资源、优化流程服务,全力把那大镇综治中心打造成老百姓有事“找个说法”的地方,便捷高效地服务群众。
儋州市是海南陆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市县,那大镇是全省人口最多的乡镇。针对排查反映的问题,那大镇综治中心及时协调安排24个入驻单位介入,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调解力量,形成多元调解合力,努力实现群众反映诉求“最多跑一地”。
“那大稳,则儋州稳。”儋州市人民法院、那大镇政府联合各村委会建立“一村一群一法官一包点领导”工作体系,形成市、镇、村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相互协调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让矛盾纠纷在群众家门口化于无形。
今年4月,儋州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深入洋浦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中心项目现场、白马镇政府,调研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当前,儋州市委政法正全力推动2025年12月底前完成16个镇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筑牢基层善治根基。
特邀调解员守护异乡家园
“看看调解协议书,确认无误后就可以签字了!”今年6月23日,在儋州市人民法院白马井中心法庭,“候鸟”特邀调解员时华通过线上平台,成功调解一起涉“候鸟”矛盾纠纷。
去年从保险行业退休后,时华来到儋州。经过儋州市滨海新区“候鸟”人才党支部推荐,她加入白马井中心法庭“候鸟”特邀调解员工作站。
作为海南省西部中心城市,每年都有大量“候鸟”人群前来居住养老。因文化差异、生活习俗冲突,随之而来的,是“候鸟”群体的物业纠纷、邻里矛盾、消费争议等频现。
2024年1月11日,白马井中心法庭“候鸟”特邀调解员工作站揭牌,是全省首个“候鸟”特邀调解员工作站。白马井中心法庭与儋州市滨海新区“候鸟”人才工作站签订《共建“候鸟”特邀调解员工作站合作协议书》,充分挖掘从公检法、金融机构等系统退休的“候鸟”法律人才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目前,21名“候鸟”人才担任法庭特邀调解员。去年以来,在儋州市、白马井镇等两级综治中心指导下,“候鸟”特邀调解员奔走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线,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打造儋州市多元解纷品牌。
在儋州,“候鸟”特邀调解员已成为连接“候鸟”群体与当地干部群众的“连心桥”,既维护了“候鸟”权益,也促进了本地居民与“候鸟”群体的和谐共处,为儋州打造“候鸟”友好型城市贡献治理力量。
记者注意到,儋州市综治中心加强队伍建设,将全市170名禁毒专干、扫黑反诈巡查队员纳入网格员队伍管理使用,并与市委社会工作部探索将其他基层力量纳入网格员队伍,与司法局、法院共建专业调解队伍力量,着力破解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人员配备短板。
当前,儋州市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引领,将治理资源下沉基层、治理力量汇聚一线,织密守护平安的“天罗地网”,为打造自贸港“样板间”、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让平安之花在南海之滨绚烂绽放。(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